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快遞電子運單》和《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兩項國家標準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快遞單上收寄件人姓名應隱藏1個漢字以上,聯系電話應隱藏6位以上,地址應隱藏單元戶室號。
一張小小的快遞面單上,姓名、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一應俱全,并已成為了販賣個人信息黑色產業鏈市場中的“唐僧肉”。去年6月,浙江余姚警方通報打掉一條新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黑灰產業鏈,該團伙利用木馬軟件盜取始發云倉快遞面單信息500余萬條并賣給詐騙團伙,半年獲利3000余萬元。
為了防止快遞單泄露個人信息,早在2017年,部分快遞企業和平臺就曾嘗試推出“隱私面單”,但各家的規范各不相同:有的快遞公司將收件人手機號碼中間4位以星號代替,有的快遞單上看不到具體地址。不少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快遞面單是由商家進行打印,這類打印渠道仍受上游電商平臺控制,快遞企業則無法支持打印隱私面單業務。此次出臺的新國標,統一了隱藏方式,并規范了個人信息相關內容的讀取權限,這有助于快遞上下游企業聯動。
然而,從這些年“隱私面單”的推行情況來看,規范不統一還不是最大的問題。一位快遞小哥表示,在投遞“隱私面單”快遞的時候,需要用掃碼槍一個一個地掃描,會大大影響投遞效率。因而,僅僅是快遞單“隱姓埋名”還不夠,需要在傳統的讀取信息之外,輔以其他驗證方式,在保證隱私不被泄露的情況下,讓快遞員也可以提高派件效率。
快遞公司在日常工作流程中,也要減少不必要員工接觸個人信息的機會。深圳市南山區法院曾審理過這樣一起案件:一位快遞公司的倉庫管理員,通過編寫下載程序,批量下載指定的訂單,如保健品、減肥等快遞單的個人信息,每條價格在0.2元至0.5元之間,不足一年的時間,其獲利達到36萬元。因而,除了要給快遞單“隱姓埋名”之外,相關快遞企業在加強用戶數據庫安全、防范企業內部蛀蟲等方面,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快遞單“隱姓埋名”只是第一步。只有快遞上下游企業多措并舉、多方聯動,才能給予用戶全方位、立體化的保護,讓人們收寄快遞更安心。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4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1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4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