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界網消息,由于近期氣候變化等因素,全球大豆收獲不佳,進而影響進出口供應。未來一段時間海運大豆貿易可能面臨不小的挑戰。船舶經紀公司Intermodal在其最新的周報中表示:“目前全球大豆市場的短期前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影響收獲的氣候,以及中美關系。”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計為3.8504億噸,同比增長7.6%。與此同時,各大分析機構均表示中國的大豆消費和進口在連續兩年下降后將恢復正常。更具體地說,根據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CASDE)的最新估算,中國2023年的進口量預計將同比增長8.3%,至9520萬噸。
Intermodal研究分析師Chara Georgousi表示,巴西目前正是大豆收獲的季節。然而,由于不利的天氣條件導致收成延遲,該國備受期待的進出口高峰受到影響。根據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的數據,2月13日,巴西全國大豆收獲率為15.4%,遠低于去年25%的水平。總體而言,巴西大豆產量預計遠低于此前的預測,為1.54億噸,原因是中西部和東南部主要地區惡劣潮濕天氣導致收獲延遲和質量下降。大豆出口預計為9280萬噸。收獲延遲導致1月和2月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中國從巴西的進口預計將從4月中旬開始恢復,屆時創紀錄的產量將開始運往巴西。
分析機構認為,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在美國,繼10月中旬整個大豆種植帶出現異常低溫后,季節后期的有利天氣條件和目前收獲的快速進展預計將導致43.3億蒲式耳(一蒲式耳等于27.216千克)的健康產量,略高于上一季的41.4億蒲式耳,而出口估計為19.9億蒲式耳。在這個季節開局緩慢之后,美國出口在1月份開始增長。美國對中國玉米出口受到兩大利好因素的提振,一是巴西收成推遲,二是阿根廷遭遇歷史性干旱導致產量下降。今年1月,美國向中國出口了550萬噸,比5年平均水平高出33.7%。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月份出口將保持堅挺,接近5年高點。即使巴西的收獲進展導致美國出口放緩,總預訂量也足以在短期內保持至少溫和的出貨量。
Chara Georgousi補充說:“在阿根廷,大豆總產量預計為4060萬噸,低于2022年度的430萬噸,原因是潘帕斯草原的植被水平處于歷史最低水平,這可能意味著歷史上最艱難的生長季節,特別是在圣達菲和恩特雷里奧斯省。考慮到早季推遲造成的產量損失很快就會顯現,可能的生長曲線平移可能導致作物錯過理想的生長窗口期,這兩個關鍵地區產量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目前不利的基本面將反映在出口大豆供應有限上。更具體地說,如果不利天氣持續下去,該國可能會像2018年經歷類似天氣條件后那樣轉向美國進口。此外,據報道,該國還從巴西購買了異常數量的20至30萬噸大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1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6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4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