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經過認證,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碳中和的物流園區。
碳中和技術手段:光儲+節能+CCER購買
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于2019年投入使用,在推進碳中和的過程中:
一方面依托當地充沛的日照資源,通過光伏發電和儲能設施獲得持續的可再生電力,最大程度地使用現場可再生綠色能源代替傳統能源;實現了倉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和儲能系統的應用,自主中和部分溫室氣體排放;
其次針對排放源,通過完善節能管理制度和優化分揀、運輸流程,分布式空調精準滿足局部供暖需求,以及引入新能源特種設備和充電終端等,持續提升園區的運營能效和電氣化水平,實現園區的能效優化;
在此基礎上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綠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導下,通過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進行抵消,實現2021年度西安智能產業園區的碳中和。
碳中和認證方式:交易中心+認證機構
此次碳中和認證由北京綠能所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授權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深圳華測國際認證有限公司,按照國際通用標準ISO14064對園區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核查。
根據核查結果,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實現了倉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和儲能系統的應用,自主中和部分溫室氣體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綠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導下,通過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進行抵消。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出席證書授予儀式,并認為此次對“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2021年運營層面產生的碳排放進行中和,充分彰顯了京東產發以自身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責任和擔當。
華測認證負責人也認為,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 “雙碳”目標下,交通運輸與物流產業要加速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變革之路,京東正率全行業之先推進“雙碳戰略”,持續為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本次西安智能產業園區實現碳中和,是京東踐行可持續發展莊嚴承諾的表現!
京東集團在物流運輸環節布局使用約20000輛新能源車覆蓋全國7大區,在包裝方面積極推進減量化包裝和循環快遞箱的使用,京東云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通過使用綠電、產品創新、自主研發技術,實現了綠色高效計算。截至2021年底,京東智能產業發展集團已經完成第一批12個產業園的光伏發電系統安裝,預計用3年時間形成1000兆瓦的光伏發電能力,能夠為85%的京東智能產業園提供綠色能源。
2022年1月24日,由全國信標委智慧城市標準工作組組織編制的《零碳智慧園區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全面梳理分析了零碳智慧園區發展的內涵、架構、核心場景和建設路徑,分享了國內外典型案例,對未來零碳智慧園區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白皮書認為,零碳智慧園區是指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方位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統,精準化核算規劃碳中和目標設定和實踐路徑,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監測碳元素生成和消減過程,以數字化手段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實現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園區。
白皮書也給出了具體的零碳智慧園區建設原則和建設路徑,建設路徑包括規劃、建設、運營三個層面。白皮書將園區依據產業結構、功能類型、碳排放場景等因素劃分為生產制造型園區、物流倉儲型園區、商務辦公型園區、特色功能型園區和產城融合型園區五大類。每一大類均分析了典型碳排放場景,并給出了相應的優化方案。白皮書還介紹了十個零碳智慧園區優秀實踐案例,案例類型涉及多種場景:從制造業入手,通過能源轉型以及應用轉型推進園區低碳化改造和產業升級,打造零碳智慧園區;從能源管理入手,搭建新型電力系統,實現100%零碳能源供給;以辦公場景為主,通過產業聚集,以產促城,智能提升等手段,實現協同發展,構建智慧城市樣板。這些案例覆蓋內陸地區、東部沿海、海外城市,全景展示了高端制造業園區、重工業園區、能源園區、辦公園區、生活社區等零碳智慧園區涉及的眾多場景,對零碳智慧園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以下為《零碳智慧園區白皮書》全文: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39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