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個做海外倉業務的朋友咨詢過我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研發一套WMS系統大概要多少時間,多少錢?
因為她們公司目前正在一個主流的第三方海外倉WMS系統,每年的續費額度還挺高,但是用起來總感覺不太好用。有很多功能支持的不夠貼合,算能用,但是不好用,于是就想著如果能自研一套貼合自身業務的系統那就最好了。
所以就咨詢了一下我,我當時給她的一個大概報價是幾百萬左右,而且只會多,不會少,因為后續還需要持續維護升級。顯然這個價格對不了解IT行業的人來說太高了,因為之前她有一個朋友的公司也找外包團隊自研了一套的物流相關的系統,大概幾個月,花了幾十萬就搞定了,所以她心理價位的錨點也是百萬左右,而且大概就只需幾個人,幾個月而已。
當時我沒有對這個報價做更詳細的拆解,剛好最近也有朋友聊到自研WMS的成本支出這一塊,所以我想就干脆寫一個文章做一個簡單的拆解,也讓大家了解一下一套海外倉WMS背后實際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后續無論是自研,還是采購SaaS版的系統,都可以作為一個決策性的參考。當然文中的數據都是我主觀揣測的,沒有科學嚴謹的論證,大家要辯證性看待。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聊海外倉系統的時候都是指WMS(倉儲管理系統),但是實際上一套海外倉系統要想跑通業務,那么大概率是需要研發OTWBP
這五個系統的。
什么是OTWBP
?我之前的文章中有講到過,在此我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O就是OMS,也就是訂單管理系統。
T就是TMS或者LMS,是指物流管理系統。
W就是WMS,指倉庫管理系統。
B就是BMS或者FMS,指的是費用結算管理系統;
P就是PDP或者Platform,指的是基礎信息系統或者公共信息系統;
這五個系統不一定都要研發,可以結合自己已有的系統或者業務做調整,不過其中OMS和WMS應該必備的。如果是想做標準化業務,那么大概率這五個系統都是要做的,甚至還有一些邊緣類、支撐類的系統也需要完成,例如UPMS,OPENAPI等。
如果自研一套簡單版本的WMS,只滿足自家的業務,同時自己也做了訂單履約相關的系統,例如ERP或者OMS,那么確實只是需要做一套WMS就夠了。
但是這一套WMS也并不是只需要做基礎業務相關的功能即可,還需要和上下游打通,例如產品資料,入庫單和出庫單信息,庫存信息,作業后的數據回傳等。
基礎業務相關功能則取決于業務的訴求,例如是指需要做一件代發業務,還是要加上備貨中轉,或者是再加上FBA退貨換標……
業務模塊越多,開發的周期自然也就越長,但是這里也會存在一個邊際遞減的效應。也就是說當基礎功能搭建起來了之后,增加一個業務模塊并不會增加同等額的開發成本,其實就是均攤成本會降低。
如果以一件代發的業務舉例,WMS要滿足一件代發的業務,那么需要產品資料模塊,需要物流面單獲取并打印的模塊,需要入庫、上架,出庫、波次、揀貨、復核、稱重等模塊。而這些模塊對于備貨中轉業務也適用,如果在次基礎上要增加一個備貨中轉業務,那么研發成本肯定是比從頭開始做要低很多。
最簡單版本的WMS,如果只是支持一件代發業務,那么大概需要滿足以下這么一些功能:
這里還有一些WMS的策略,精細化運營的要求等沒有加上去,如果再加上相應的內容,模塊和功能就會更多。
如果自己有經營多個海外倉,但是沒有相應的管理系統,想要研發一套這樣的系統來對外經營,也就是很標準的第三方海外倉角色,那么需要研發的系統可能就是OTWBP
。
除了WMS之外,還要研發OMS,TMS,BMS和PDP等系統,如果一切都從0開始,那么耗費的人力物力就很高了。
其中比較費時間的是TMS和BMS,因為OMS和WMS標準化程度稍微高一些,可以直接借鑒國內成熟的一些倉庫系統的方案。
但是TMS和BMS就很有行業的特性了,尤其是TMS的內容。因為跨境物流涉及多個物流商,涵蓋多個國家,還需要了解海關或者當地政策等要求,導致里面的水很深。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你要對接一個歐洲國家的物流商的時候,除了要忍受郵件往來反反復復低效率的溝通之外,很大概率遇到那種一封郵件過去,一個月之后才回你的情況,為啥呢?因為對方去休假了,休假期間是不回工作消息的,所以過了一個月才給你回復……
而BMS則取決于倉庫管理的要求,如果對倉庫管理很細致,那么BMS計費的難度就會很大;反之,如果是按很簡單的收費模式來設計,那么BMS就不會太復雜。
除了這幾個系統之外,如果要對外經營,為賣家朋友們提供倉儲物流服務,那么對接市面上主流的ERP肯定是少不了的。因為不同的賣家用的ERP不同,為了解決訂單推送WMS的需求,肯定是需要由海外倉出面去與ERP進行對接的。
不同的海外倉的OPENAPI不一樣,所以跨境ERP要對接海外倉的時候都要做一些針對性的調整,跨境ERP一般都會借此對海外倉或者賣家收取一定的開發對接費用,而這個費用大概是2萬-5萬。也就是對接一個ERP海外倉或者賣家需要支出2萬-5萬的成本,如果對接10家,那么就需要支持20-50萬左右的成本了。
由于賣家對海外倉來說是客戶,而且對接一個ERP之后可以適用于多個客戶。所以一些比較主流的ERP對接往往都是海外倉掏錢,偏門的ERP則海外倉和賣家(客戶)均攤一些。
至此,我們大概估算一下,可以發現。如果海外倉服務商,想要研發一套WMS來對外經營,那么要付出的系統研發錢并不只是OMS和WMS的錢了,還包含了多個上下游系統研發的錢。
一套WMS系統或者OTWBP系統,涉及的功能很多,而且不同倉庫對業務的要求也不一樣,想要準確地估算出開發成本是一件難事。
上面的兩個例子只是簡單的做了一些拆解,但是也沒法算出準確的費用,僅供科普之用。
嚴格來說,研發一套系統,除了要支付研發人員的費用之外,還要考慮服務器的錢,辦公設備的采購,場地的租賃,外部系統對接的費用,還有一些必備軟件的采買等……
這些費用加起來,100-200萬是不太能夠打的。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如果要研發一套第三方海外倉WMS系統。按20人左右的研發團隊來算,從0開始研發到稍微成熟(例如支持多個倉庫,多個客戶,滿足日均1萬單),大約需要1年半到2年左右的時間。這里還是假設團隊都比較有經驗,而且業務彎路走的不多的情況 ,實際上來看如果加上組建團隊和試錯踩坑的部分,2年-3年才能成熟已經算快了。
而這一塊大約需要花多少錢,各位老板們可以自己算一下啦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2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