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53度,漠河,中國最北方的一座小城。這座白雪茫茫的小城自帶一種遺世獨立的特殊氣質,每年冰凍期長達7個月。
零下53度,這是今年冬天漠河的最低溫,也是有記錄中國最低氣溫的歷史極值。零下53度有多冷?有南方網友說,“家里的冰箱都沒這么冷過”,也有網友調侃,“像極了《三體》中的末世極寒”。
這里有一個中國最北的快遞站。
北緯53度,零下53度,他在漠河送快遞。
零下41度的凌晨3點
他說“回溫了,早點干活”
1月27日,大年初六。凌晨3點23分,董曉強發了一條朋友圈:回溫了,早點干活。下面配了張圖,是零下41攝氏度實時氣溫截圖。
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董曉強,走出倉庫口,像是走進了個大冰窖,被針扎一樣的寒氣,直逼骨子里。
正月初六凌晨3點23分,董曉強發了一條朋友圈:回溫了,早點干活。1973年出生的董曉強,老家內蒙古甘河鎮。1987年的“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幾乎燒毀了漠河城鎮。第二年,董曉強跟隨父母來到了這里。父親主要負責為重建工程畫圖紙,母親開始做起了啤酒生意。自此,一家人扎根中國最北縣城。
20多年來,繼承了啤酒生意的董曉強跑遍了漠河的角角落落。2017年選擇加入中通快遞成為一名網點負責人。目前,他和手下的五名快遞員一起,每天送2000余件快遞。
董曉強和網點的兄弟們
“和我一起干活的這些兄弟,都挺不容易的。有個快遞員,當年一次事故中頭部受傷,現在頂著一個‘塑料腦殼’在干活。”當過四年兵的董曉強,也想讓忙碌了一整年的員工們多休息幾天,但看著倉庫里堆放著數千個包裹,還是不安心。
“我正月初三初四就提前給他們打電話:咱初六一定得上班,要把這些貨分掉,顧客著急啊。”董曉強說,最后來了3個快遞員,4個客服人員。他又把兒子叫來,還有兩個戰友,10來個人吭哧忙了一天,把3000多個包裹分揀好。
李軍是大年初三接到董曉強電話的,他二話不說,準時到崗。今年52歲的李軍,是土生土長的漠河人。從鄉下搬到縣城后,為了謀生,5年前他開始做快遞員。“干我們這一行的,習慣了全年無休,正月里人家可以休息,但咱不能把包裹一直壓在倉庫。”
正月初六清晨5點,老李深一腳淺一腳走在零下40多度的漠河大街上,花了35分鐘才從家中走到倉庫,“凍得眼睛都睜不開,睫毛沾滿了雪花,手也凍得抓不住東西。”
怕手機被凍成磚塊
有小哥把手機放在腋窩下
漠河的人口稀少,在快遞員人數有限的情況下,每個人就要負責一大片區域,路上要花很多時間。
正月初六這一天,董曉強一直在趕路。從上午一直到晚上,記者多次電話聯系,他不是在送快遞,就在送快遞的路上。直到晚上9點多,他才空下來給記者回了個長電話。
“剛剛吃了碗母親燒的面條,從凌晨3點起來,一直干到現在沒歇過。”癱坐在暖氣房里的董曉強,算了一天的里程數,“跑了335公里”。
送快遞的董曉強
董曉強負責整個漠河區域的快遞業務。為節省成本,天氣回暖時(其實也有零下二三十度),就派電動三輪車上陣,但零下四五十度的氣溫,連喝負35號柴油的柴油車都罷工了。為了正月初六如期開工,董曉強特意借來一輛面包汽車。
受低溫影響,漠河市區出現冰霧現象,董曉強說他開車出門送快遞,白天都要開著大燈,“我們這里把這種天氣叫‘冒白煙’,能見度低。這么冷的天,交警們更辛苦,他們還要堅守崗位執勤。”
在極寒天送快遞,除了保障交通工具外,手機更得護好。“在室外打五六個電話,直接凍成磚頭,所以我們每打完一個,就放在保溫袋里熱一下。”董曉強說,有時兄弟們沒帶保溫袋,就用最土的辦法,把手機擱在胳肢窩下,內襯縫一個小兜,剛好放下手機。
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極寒天送快遞,絕對是挑戰。董曉強形容像針扎一樣,像玩游戲被魔法攻擊了一樣,“那種冷從骨子里往外透,哪兒都冷。”
這幾年的快遞生涯,董曉強自嘲“像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干我們這行的,最怕客戶投訴和不理解。這么冷的天去送快遞,有時候給客戶打好幾個電話都不接,你說在寒風中等還不是等呢,車上還有一堆包裹要送。有時確實挺苦惱的。”雖有氣話,但看著這些年互聯網給家鄉帶來的變化,他覺得很欣慰。
一個包裹
拉近了世界,也拉近了人心
從小在漠河長大的作家遲子建這樣寫道:“小的時候在故鄉生活,認定世界就是北極村那樣大,成人后到過許多地方,見過許多人,看過了許多風景,回過頭想想,世界還是那么大,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北極村。”
漠河街景
因為一個個快遞,讓這個中國最北的小縣城與世界聯系在了一起。“疫情三年,快遞量一點沒有少,反倒讓很多村民學會了使用上網,動動手指,遠在你們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就買到家了。”明華是漠河一家物流點的工作人員,“尤其過去這一年,大米、白面啥的,很多漠河人會選擇在網上購買。”
接手驛站這三年,有一件事董曉強觸動很深,也讓他對快遞物流有了不一樣的理解。2021年3月,漠河仍是滿地冰雪,他接到一個緊急電話,一個中年男子給在老家興安鎮母親買了治哮喘的藥,因疫情無法回家的他懇請董曉強幫送給急需用藥的母親。
興安鎮離漠河縣城約200公里,因路途遠、單量少、成本高,沒有單獨設置快遞點。接到電話,軍人作風的董曉強四處協調,想辦法拿到疫情期間最寶貴的“路條”,不顧風雪大、路途遠,開車上路,把藥送上門。一來一回,大半天時間就沒了。這次風雪送藥的經歷,也讓董曉強做了個決定:他幾次找縣上的客運站負責人,談妥用客運站的班車每天幫興安鎮的用戶帶快遞。所有的費用,董曉強都是自己掏錢。這樣的模式,董曉強把它復制在了北紅村、洛古河村等地,讓再偏遠的地方,也能收寄快遞。
干著最苦最累的活,但樂觀的李軍認為“這是有意義的事業”,因為“我們送的不止是包裹,還有溫暖” 。
1月29日,接到記者電話時,李軍剛忙完一個上午的派件。“這兩天天氣回暖了,電動三輪車也好使,能送的包裹都盡快送出去。”讓李軍欣喜的是,這個春節比前兩年熱鬧多了,出門碰到大家也會問聲好,有些客戶還會熱情相邀回屋子里暖和暖和,“一個包裹,拉近了世界,也拉近了人心。有時他們說幾句感謝話,挺暖心窩的。”
1月22日07時漠河市阿木爾鎮勁濤氣象站實測最低溫度-53℃,突破我國最低氣溫歷史極值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5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2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7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0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1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34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4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