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快遞已在采取措施緩解運力緊張,但未來幾個月局部壓力仍會很大。
北京感染高峰過后,快遞積壓的情況得到緩解。隨后浙江、上海等地迎來短暫陣痛期,杭州一位快遞員表示,網點小哥已經幾乎“陽”了個遍,但最早陽的人已經恢復,運力緊張的問題應該很快就能緩解。
多地的轉運中心正在經受考驗,不少轉運中心門口排隊甚至長達幾公里。司機沒感染,但是裝車、卸車的工人感染了,流水線的操作工也感染了。等到工人恢復了,司機又倒下了。
億豹網發現,按照目前的狀況,這樣的陣痛恐怕還需時日,交通部每日的數據曲線也顯示出,快遞業務量12月上旬回升明顯,甚至一度達到日攬收近4億件,但前幾日又持續回落,然后再慢慢回升。
國家郵政局對此要求,快遞企業不得在部分地區停止服務,不得隨意在前端對攬收進行限流,并每日對外通報9家快遞企業運行數據,督促總部落實主體責任。
在快遞產業鏈上,除了快遞員人手短缺,上游電商賣家發貨延遲,也給消費者帶來物流慢的印象。“我的快遞還沒有發貨,客服反饋稱近期訂單驟增,倉庫日夜顛倒正在全力加班發貨中,付款后的訂單按付款順序3天內發貨。”
網友在網絡上的吐槽不在少數。一位賣家無奈的說,從12月初開始,快遞就很難發出去了。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倉庫里的員工們相繼感染,沒人打包,已經打包好的貨品想寄出也要“憑運氣”。
有的情況是,貨好不容易發出去了,又卡在路上,好幾天都動不了,不少買家要求退款,無奈只好原路退回。他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稍微好一些,小城市的投遞情況更差。
一位貨運行業人士稱,“新十條”發布后一周,干線物流明顯回升,每天環比恢復20%左右。但是一周后,又開始下跌,每天跌10%左右。
主要原因是物流環節的相關工作人員陸續感染。物流能否通暢,小哥和貨車只是其中一環,還需要倉庫管理員、操作工人、簽單、財務人員的共同配合。貨車可以去其他平臺或公司調度,但這些崗位有人倒下了,就沒人能替班。
如果從全國范圍來看,每個區域的情況都不一樣。比如前兩周,北京、河北的物流幾乎一度斷裂,但隨后陸續恢復。但深圳、浙江的物流又受阻了。
疫情使得人們顯著依賴線上消費渠道,盡管屢被吐槽,但不少消費者、賣家都表示,可以體會快遞行業和快遞員的難處,不會催促包裹。
疫情管控政策優化后,各行各業看到了春天的曙光,但短時間內,快遞行業仍舊承受巨大的壓力。
“封控只是運輸過程中出現麻煩,其他流程是通暢的,但現在所有環節都免不了出現缺人問題,并且是多地同步發生,時效幾乎無法保障。”一位快遞企業高管表示。
億豹網認為,2023年元旦、春節兩節間隔短,業務高峰持續時間長,各地感染高峰陸續到來,疊加天氣因素影響,快遞時效影響或將延續。
各家快遞公司將保障運力視為未來數月的工作重心。為提高轉運中心員工出勤率,包括順豐、極兔、韻達等快遞公司都設立了專項復工基金,鼓勵員工積極復工復產。也有一些加盟網點通過發放補貼的方式,來動員快遞員正常情況下積極上崗。
韻達還調整和部分取消了北京末端網點考核項目,同時向網點、分撥中心員工、一線員工提供防疫補貼,保證最大限度的人員上崗。順豐、京東開啟“夜派”模式,按照各區域具體的件量及情況,適當延長派件時長,努力做到不留隔夜件。
“前段時間快遞量很多的時候,從早上5點多起來干到10點都是正常的,但網點也會想方法解決”。中通快遞上海網點的小哥張傳浩說,因為疫情,身邊很多同事都生病了沒法派送,年底招人又比較難,但困難總會過去的。
對于快遞行業來說,這樣的考驗還將持續數月。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判斷,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出現第一波疫情高峰,2023年1月下旬到2023年2月中旬因春節返鄉活動而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023年2月下旬到2023年3月中旬,春節后返崗返工。這三波疫情持續大概三個月左右。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17日—21日,京東物流、順豐等直營快遞攬收量分別同比增長48%、26%,而通達系加盟快遞同比出現下滑,這一方面與去年的業務量基數較大相關,另一方面也反應出加盟網點現在面臨的困難較大。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5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8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3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8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55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7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7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