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新勢力與快運老大哥之間的正面交鋒,“京東系”與“中通系”之間的無聲較量。
中通快運又有新動作。
12月13日,中通快運上線“雪具達”業務,首批開放吉林松花湖和北大壺兩大雪場。據中通快運介紹,“雪具達”是專門為冰雪運動愛好者提供的高品質雪具寄遞服務,具有智能下單、專業包裝、直達雪場三大產品優勢。
智能下單方面,消費者進入中通快運小程序首頁,點擊“雪具達”,即可一鍵下單,方便快捷;專業包裝方面,中通快運為消費者提供雪具包裝專用箱、編織袋、纏繞膜等打包材料,并協助消費者打包;直達雪場方面,服務直接覆蓋雪場,送達消費者填寫的指定收件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更好打開市場,中通快運還祭出紅包福利,在“雪具達”業務新上線期間,消費者可領取120元線上寄件優惠劵和參與抽獎福利。
無獨有偶。
就在中通快運“雪具達”業務上線后不久,德邦快遞日前日前發布消息稱,“德邦雪具達”空運線路已開啟,直達可可托海。用戶在家即可下單,德邦提供安全包裝直達雪場,到達雪場后,還有7天免費暫存、送到酒店房間等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德邦雪具達”并非今年才有,而是德邦這兩年重點打造的一款“拳頭產品”。2020年率先入局,2021年全面升級,產品定制化、服務標準化、渠道多元化,再加上大手筆的品牌推廣與市場營銷,比如邀請單板滑雪世界冠軍、中國單板滑雪女運動員劉佳宇擔任大件快遞體驗官……德邦在“雪具達”這個細分領域,可以說風生水起。
問題來了:中通快運上線“雪具達”,首當其沖的挑戰者非德邦莫屬;換言之,中通快運就是要從德邦嘴里搶蛋糕。這場一觸即發的“冰雪大戰”,意味著什么?從這場細分市場的爭奪,我們又能看出什么?
事實上,深入體育領域,尤其是雪具寄遞這個細分市場,德邦快遞和中通快運都已不是個例。順豐快運、京東物流等巨頭也全部入場該賽道。
比如順豐快運,雖然截至目前尚未向外大力推廣雪具寄遞服務,但在今年冬奧會開始前夕,借著“冰雪熱”曾在朋友圈的營銷中嘗試過“順豐寄雪具,輕裝無所懼”的相關活動。
京東物流的動作則更大一些。除了寄遞雪具這塊主營業務場景以外,京東物流將更多的重心放到了雪具托管服務上面,旗下京小倉可以為客戶提供雪具全年保管服務,也可以根據客戶的線上指令將雪具發送全國各地。公開資料顯示,京小倉目前已有超200個隔口供客戶實時預定使用,支持1天內1000個客戶進行雪具提取。
業務開展更成熟,服務體系更完善的,還屬入局最早的德邦快遞。
以雪具包裝為例,自“雪具達”業務推出以來,德邦便下重金升級雪具包裝,堅持高標準用料,并為消費者提供多種方案自由進行選擇——紙箱包裝采用5層瓦楞紙板制成,并配備氣泡膜緩沖,能充分保護雪板安全;雪具循環箱是由5mmPP中空板材質打造而成,內置3mmEVA與背膠植絨棉,并用魔術帶進行內部固定,兼具安全性和環保性。今年,又新增更具性價比的雪具纖袋可供選擇,輕便防塵、且可重復使用。
末端配送方面,德邦與雪場周邊主要酒店達成深度合作,消費者不僅可以自主選擇配送方案,確保在最方便的時間和地點收到雪板,還能夠在返程前在酒店前臺自主下單,由快遞工作人員上門取件。
德邦快遞“雪具達”業務負責人曾表示,在雪具運輸市場中,“安全包裝、雪場直達”是用戶能夠切實感受到品牌差異化服務的重點。洞悉客戶需求是展開服務的前提,針對雪圈客群的具體需求,德邦在專業包裝、運輸網絡方面提供了一套定制化解決方案,希望能給到用戶優質的雪具寄遞體驗。
此外,為進一步完善雪具服務體系,德邦還推出了“雪具智能柜”,目前已在萬龍雪場首發落地。德邦方面表示,“雪具智能柜”能夠分區儲存各類滑雪裝備,實現送貨入柜、柜內轉寄、雪具存寄一體。
與此同時,在滑雪配套服務方面,德邦也不遺余力,持續升級。比如在北大湖滑雪場升級門店規格,設立德邦快遞雪具服務中心,憑借藍黃配色成為雪場的網紅打卡點,服務中心內部配套的德邦快遞門店、德邦雪具智能柜,戶外安裝的德邦定制雪板架等設施,大大提升了滑雪環境的舒適度和便利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截至目前,德邦德邦可直接送達東北、新疆、崇禮等地主要的17家大型雪場,并在全國15個重點雪場均已開設直營門店,實現雪場內收派,如河北的萬龍滑雪場、密苑云頂樂園、太舞滑雪小鎮、富龍滑雪場、翠云山銀河滑雪場;東北的吉林萬科松花湖、北大湖滑雪場、長白山滑雪場、亞布力陽光滑雪場等等。今年10月,又將業務拓展至可可托海鎮,在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開設門店。
雪具寄遞業務看似冷門,但這個細分市場的潛力和需求卻非常可觀,不可小覷。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滑雪場數量為568家,2019年這個數字達到了770家,預計今年(2022年)我國雪場將達到1000家以上。參與人數上,據“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經達到3.46億人。
今年1月1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介紹,這幾年以冬奧籌辦為契機,中國冰雪運動得到了迅速發展,“帶動三億人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經成為現實。李森強調,發展冰雪運動是長期而非短期行為。
全民滑雪熱情的高漲,也直接帶動了國內冰雪產業的快速發展。另據《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已達6000億元,比2015年的2700億元提升了120%,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萬億規模。
高速增長的數字固然讓人欣喜,但與此同時我們仍需意識到,我國滑雪滲透率僅有1.9%人次,滑雪產業在國內依舊處于相對初級的水平。尤其是在雪場配套服務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其中,加速完善雪場及周邊快遞寄運服務,切實解決遠途雪友的出行難題,便是重中之重。
對滑雪這項冬季運動了解的雪友都知道,雪具運動器械都是“又大又沉”,滑雪場往往地理位置“又遠又偏”,如果是偶爾玩一次,在雪場租賃雪具還可以,但是對于廣大滑雪愛好者來說,一般都是自己買裝備,如何把雪具安全、便捷地帶到雪場,確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痛點。
一邊是亟待解決的痛點,一邊是即將井噴的市場,雪具寄遞業務的潛力和需求,可見一斑。
從德邦開拓此業務以來的表現,亦可管中窺豹。截至2021年,德邦雪具達共服務了55000余名雪友,承運了80000余件雪具,節假日和周末日均件量大約2000件。其中,雪季11月23日-1月3日,德邦承運雪具35000余件,同比提升277%。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正是因為看到了德邦在這個細分市場玩得風生水起,其他玩家紛紛聞聲、循跡而來。
中通快運直接把“雪具達”這個產品名稱copy過來的做法,擺明了是要從德邦嘴里搶食。不可否認,中通快運背靠中通快遞強大的網絡體系和客戶(商家)資源,在極致成本管控下的“性價比”方面,確實有著一定的優勢,對廣大雪友和B端客戶來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手有備而來,來勢洶洶,德邦也不是吃素的。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德邦在雪具寄遞和托運方面,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性雪場的雪具運輸網絡,相較于其他玩家來講,先發優勢明顯。雪具寄遞市場需求具有極高個性化,對專業性要求很高,德邦憑借一己之力打開雪具寄遞市場并獲得消費者認可,這種“消費認知”和“專業壁壘”,是對手在短時間內無法攻破的。
除此之外,今年京東物流“入主”德邦后,除了網絡上的互補和擴容,在商流的注入以及品牌商的合作等方面,都將給德邦帶來無限的活力。
就新快運玩家而言,除了依托母公司生態圈獲取業務流量外,另一個重要的增長極就是從老快運玩家手中搶奪存量市場。
站在這個角度,“雪具寄遞”這個細分市場里的攻防戰,是江湖新勢力與快運老大哥之間的正面交鋒,也是“京東系”與“中通系”之間的一次無聲較量。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0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6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3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