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十一”商流同比增速平穩。據星圖數據,10月30日-11月11日全網交易額達11154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15.6%,與10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較為接近,應受到消費疲弱與局部疫情影響。
(2)“雙十一”商流峰值回落趨勢延續。11月11日全網成交額同比下降2.2%,低于大促期間整體增速。猜測主要源于首輪預售階段促銷力度相對更大,顧客消費交易峰值向第一次尾款支付期平滑。據星圖數據,10月30日-11月3日綜合電商成交額同比增長5.7%,高于大促期間(10月30-11月11日)同比-2%的水平。
(1)“雙十一”大促期間快遞量同比下降。據國家郵政局數據,11月1-11日全行業快遞攬收量42.7億件,同比下降約一成,表現低于先前預期,亦弱于專業機構估算的全網交易額增速。
(2)快遞量峰值回落延續。大促期間日均件量為平時1.3倍,低于過去兩年的1.4-1.6倍。且兩個峰值差距較過去兩年明顯平滑——11月1日5.3億件(同比-7%),11月11日5.5億件(同比-21%),亦符合商流端峰值前移趨勢。
(3)快遞企業大促期間結構性提價。預計Q4規模不經濟繼續減弱,旺季貨量較經濟產能偏離縮減,主要針對大件提價應對階段性成本上升。
雙十一”期間電商GMV增速與快遞量增速背離,剔除可能存在的統計口徑原因,或源于:
(1)湊單退貨比例上升可能導致GMV虛高。2022年“雙十一”滿減門檻提升意在刺激消費。但跟蹤實際情況,顧客湊單達成滿減后再退貨的比例有所增加。
(2)大件銷售份額或有所提升。近年來平臺常態化促銷與直播帶貨或部分分流小件銷售,而高單價大件商品仍偏向大促期間。魔鏡數據顯示,大促期間3C與家電銷售額增速高于整體,新品迭代與成本傳導亦可能推動大件單價有所上升。
(1)短期看,旺季快遞件量表現平淡,規模不經濟繼續減弱;價格策略保持穩健,單票收入中樞同比延續修復趨勢;結構性提價對沖階段性成本上升,疊加油價下行與通行費減免,Q4盈利表現或好于預期,全年業績增長確定。
(2)中長期看,行業將延續良性競爭與自然集中,龍頭崛起可期。頭部企業對份額關注度有所提升,而監管持續,關注后續通達系競爭策略。維持中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股份“增持”評級,受益標的順豐控股。
疫情防控;消費下行風險;監管過度干預;電商資本行為。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9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9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45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58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8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7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8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