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的定義是將供應鏈控制塔核心認知為“一個物理或虛擬儀表板”,強化了供應鏈控制塔的可視化特性。
埃森哲的定義則是 “一個共享服務中心” ,其定義更加突出供應鏈控制塔的綜合業務指引指導能力。
控制塔的功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標可視化,形成各個關鍵考核點的儀表盤,給高層管理做決策、了解整體業務情況概覽以快速有效的圖表等;
第二個部分是基于第一部分的”拆解“,對指標所反映的根本原因做風險預警,甚至對某些考核維度做各種仿真模擬場景的搭建以便多角度分析;
第三個部分是基于第二部分的”拆解“,對反映出來的問題預警采取行動措施,并監督執行情況以實現持續改善。
由此可見,供應鏈控制塔已經不單單局限于對數據和信息的展示,而是由數據可視向業務可管可控延展,更加強調由信息透明可視帶來的業務價值和影響,以指導業務過程管理。
建立一個功能良好的控制塔需要三個關鍵的輸入: 數據、分析和可視化,以及基于用戶的洞察力。
數據
數據源整理收集,提升數據質量是根本要點。比如如果某公司要搭建端到端供應鏈跟蹤可視化,需要集成關鍵業務節點信息,如需求、供應、采購、交付、倉儲、物流等,以實現供應鏈數據的統一存儲、統一分析、統一展示。
分析
控制塔分析檢測需要采取行動的異常情況,允許團隊專注于解決切實的業務挑戰。控制塔可以快速發現問題,識別根本原因,并向商業領袖發出警報,以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這其中的分析過程要結合公司的組織架構、業務重點等做布局和管理。
可視化
控制塔的大部分優勢來自于提高供應鏈的可視性。它們可以實現更好的規劃、決策、主動管理事件、提高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績效以及完成更復雜的供應鏈分析。這些可以通過定制的視覺展示效果,快速洞察關鍵信息。
兩個維度:
1.某一個環節縱深,比如交付環節、采購環節等
2.某一個品類廣度做好,從計劃,到采購、交付全鏈條。
舉例A:某幾個環節做縱深
舉例B:端到端各個關鍵要素的指標報告
很多供應鏈可視化的基本功能可以通過一些市場上直接可用的現成的軟件工具實現,比如Tableau,PowerBI等。當然,一些進階的比如風險識別的算法或更復雜的各場景計劃的模擬分析等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預測算法功能予以實現。
公司在選擇使用市場上現有的軟件工具自行搭建,還是選擇做定制化解決方案時候,建議一方面結合業務場景的實際需求、一方面結合定制化與利用現有軟件實現功能做成本對比,來選擇最適合組織需求的方案。
這里補充一點的是,長期來看,隨著供應鏈發展成熟度越來越高,各組織配備、定義、維護自己的預測算法,把其變成組織內部的一個獨特能力優勢,或也會成為一個趨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0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4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1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3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4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2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8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