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集團在寧高寧時代是最為瘋狂的一個時代,他的策略很簡單,“買、買、買”,為了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路供應鏈體系,不惜各種高價購買農業供應鏈上的各類企業,先別管好與不好,先補全了再說,在這種策略實施過后,中糧沒用多長時間就已經成為全球世界的糧食領用的G5,甚至資產排名一度躍居首位,流水排名第三,當然了利潤率一直都真的是G5!
寧高寧號稱中國的摩根,在2008年就開始關注電商的發展,在內部進行電商的創新,成立了中糧創新事業部,最終獨立成立了“中糧我買網”!
我買網真正意義上的成立是2009年,歷經十多年的發展,最最終驗證了一件事情,5000億的流水也拖不起一個生鮮電商網站;坐擁遍布全球的產品供應體系也滿足不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即便是中國的摩根在面對中國的草根也一樣是一敗涂地!
為什么做不好呢?
很多人的理解和解釋都很現實,也都很對,我都承認,成本過高、破損損耗高、冷鏈要求難等等。
但為什么還是有很多人做呢?
不用說了,第一沒有頭部企業,第二環節過多,中間稍微節省一個環節那就是上萬億的市場啊!
最后的結果是,一批批的倒下一批批的進入!
社會就是這么可笑,當一個花國家錢的企業最后都舍不得再讓國家賠錢了,那你們這些花自己錢的為啥都一個個拼了命的還往里面鉆呢?
當然了,好多不是花自己錢的,花的是投資人的錢!
崽賣爺田嗎,對吧?
反正花的是阿里的錢,鍋最后是張勇來背,跟我有啥關系啊,那絕對敢大手筆的花!
中糧我買網,在最瘋狂的時候,有人說一年虧七八個億,這個數對不對呢,沒有人驗證過也沒有人否認過,但不管怎么樣,虧損是絕對的,并且這一點可以在任何一家生鮮電商上得到認證!
我更想研究的一件事情是為什么生鮮電商在中國就根本不可能成立這樣一件事情!
我個人的看法與模式沒有關系,模式從理論上都能夠成立,但是平臺思維和產品思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思維方式,平臺思維的成功不代表商業思維的成功。
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拼多多都一樣,京東也在大踏步的走在這條路上,最終一定是平臺企業的成功,而更多的所謂的商戶其實大多數都是賠本賺吆喝!
其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內卷,嚴重的內卷。創業者內卷,只要有一個創新者走在了前面那就是所有的資本像蒼蠅一樣圍了過去,最典型就是社區團購,挺好的模式,最后被玩壞了!
通過近期的數據來看,京東的社團很可能是下一個over的!
然后是商戶內卷,都是一樣的地,一樣的種法,你說成本?有啥成本,土地是不花錢的,種子和化肥,剩下就是人工,不賣我也要種地,賣了一塊錢我就賺了一塊錢,最終必然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這一點上中國政府對于農村市場是一種完全的自由主義市場的原則,我們的土地是分散的并不是美國的那種大農業的模式,所以不可能形成寡頭壟斷;而這一點上我們又沒有日本那種農協的強有力的組織,所以就沒有辦法形成價格的一致性,最主要的是日本的農協是有蓋房子的權利的,通過工商來補貼農業,最終只能是豐產賤農!
第二,沒有忠誠度,永遠相信物美價廉。中國人的典型思維有奶就是娘,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
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一個人的手機上會安裝三四個甚至三四十個APP,在不同的網站中轉來轉去,薅羊毛,還薅的不亦樂乎!
其實,這真的不能怪消費者,套路已經很明確了,先補貼低價然后再高價,所以憑啥不薅羊毛呢?
第三,資本的急功近利導致的惡果被無限放大,使得大眾對企業的不信任感。生鮮本身是一個最貼近民生的領域,是一個需要長期維系的產業,非要用三五年的時間形成全國性的收網,最終只能是快速投入快速倒閉!
按照高瓴資本的理解,做時間的朋友,你可以看看高齡投了哪些生鮮賽道!
就像元宇宙概念一樣,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現在又怎么樣,俄羅斯的一個炮彈最后證明了這個世界還是現實的世界,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我們一步步的來!
沒有一個完整的現實世界作為根基,一切都沒用!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0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6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5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3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