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儲運行業多年,又在朋友的蠱惑下參加了滴滴貨運在某城市的募集與開城,又參與了橙心優選,拼多多,美團,盒馬等社區團購的開城、高潮和一地雞毛。于其中發現一些端倪,與大家共同討論一下,是與不是,大家各有分辨,不必較真,我只談城配涉及到的一些問題,因為接觸得最多。
第一個要說的肯定就是疫情,疫情開始于2019年12月,廣泛知道是在春節,記憶猶新的原因是2020年的6月我正在與朋友策劃滴滴貨運開城的事情,我是被朋友帶入的,因為這個事情在我們本地無人知曉,能提前獲知的都是滴滴貨運比較大的加盟公司,為此我辭去了穩定的工作,想趁機而起。
可能是一直呆在企業內久了,沒搞清楚社會的套路,加盟后一切都變了,駕駛員要自己招,涉及的成本要自己墊,場地設備工作人員都要自己配,一天睡兩個小時,招募一個駕駛員成本從10元漲到了200元,話題扯遠了,這次經歷我其實一分錢都沒賺到就被合伙人踢了,因為我腦袋轉不過別人,后來總結了下,我就不是個做生意的料,回歸正題,這次運行使我接觸了大量的駕駛員,一個月內在市場上搶了5000臺車(另外還有兩家公司),當時就發現市場上閑著的貨運車非常多,大多數注冊的車輛都屬于業務不飽和的,有市場里老商戶的,有快驢的,有專門接貨拉拉單的,唯一一個共同特點是一盤散沙,對于滴滴貨運進入即期待又焦慮,市場那么大,多一個平臺訂單量不變唯一期望的就是平臺開始階段的紅包,同時又擔心自己原本不多的固定業務從線下跑去了線上被別人分享。
這塊不想寫多了,滴滴與貨拉拉的大戰相信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的, 在我的直觀印象中,這場對上游貨源和下游車源的爭奪就是城配價格內卷的開始,因為我的很多朋友都為了享受優惠券,從線下叫車轉到了線上。
第二個要說生鮮的社區團購了,這塊以前有興盛優選,美菜,宜品生鮮等,B端有老大美團,但是萬億市場的分析,和中國信息化的普及,橙心優選,拼多多,盒馬,錢大媽等紛紛全國布局,橙心優選和滴滴同一公司,所以很自然的我們司服公司就進入了引流模式,并深入加入社區團購大戰。是的,滴滴這點做得很絕,直接讓我們交出了特定需求車型的名單,不做任何補償,為的就是殺價(橙心優選不知道最開始是誰做的定價,價格非常的高,從而我又接觸到了一個新行業,這個第三點講),接上,我們做為司服公司肯定也不能讓資源全部無償奉獻,于是我們也私下成立了車隊,參加了拼多多,美團,盒馬的社區團購開城。
開城經歷了非常多的坑,利潤在后期也下降得很快,這點有大家如果有情趣我可以在以后單獨講。今天主要還是講城配價格為什么內卷得這么嚴重,生鮮團購配送的高峰期基本一致,連配送完成時間節點都基本相同,所以車輛需求一下就大了起來,我見過活動期間來裝貨的車把一段公路都堵死的情況,可見社區團購激活了多少車,而且隨著社區團購價格的不斷降低,就像攪動一個巨大的池子,車輛就像池子里的泥沙,攪上來一部分又沉下去一部分,又再攪上來又沉下去,而且每次都有新的泥沙出現和沉下,沉下去的車又流入社會,車輛越來越多,城配價格如何能堅挺呢?
等等,你問我為什么說每次都有新的泥沙被攪起來?那就要涉及我說的第三點了。
記得有次刷抖音刷到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視頻,一個老板開出了一個明顯偏離市場價格發送一批貨物,老駕駛員紛紛拒絕,唯有一臺新車駕駛員咬牙接下來了,問及原因,回答只有一句話:我的車是零首付。
可能很多非業內的不懂,零首付是不是意味著成本更低,所以能跑別人都不敢接的貨呢?事實恰恰相反,零首付意味著駕駛員背著更加沉重的債務,我問過一些車販子,一臺新車,如果不是市場追捧車型,那么一年時間折價會達到50%(這里說的是零首付價格,本來就加了錢),所以車放在那里不動貶值更快,如果能有貨拉,那怕只剩一口飯錢,很多零首付的車都會接。
當然這里說的不止是零首付車,而是另一種比零首付更加可惡的賣車公司,以承諾保底收益,承諾業務量的賣車公司(我遇見過很多家,甚至有駕駛員對我說見到賣車給他的老板就殺了他),然后收完錢,把公司破產,再注冊一家公司繼續賣。這種公司大家一定要認清,不要想著可以起訴他們,他們公司的法人都是花錢請的,除了自己的一身行頭一無所有。
在橙心優選開城時,這種被騙的駕駛員很多很多,很多賣車公司甚至就是跟隨社區團購開城的腳步在有,那里有需求,那里就有他們,等前期的紅利一過,轉過頭去找賣車的公司,那伙人不知道已經換了幾次馬甲了,很多駕駛員都是第一次接觸城配物流這個行業,也沒有其他渠道,有家庭壓力的無奈只能接受降低后的價格,也有選擇放棄的,但都背上了莫名其妙的車貸,這又催生了一個新業務,與云鳥相關,有興趣的話下次也說說。
好久沒寫這么多字了,感覺有點晚了,明天還要上班,后面就說籠統點吧。
第四點,國家政策的調控,節能減排推行新能源車,這個東西是有指標的,有伙人就是拿著國家的指標,打著盤活市場的名義上下通吃,具體怎么操作,不便多說,但是新能源的普及,確實使城配的價格又降了一些,目前新能源車普遍承諾50萬公里,但是電池衰減和車輛減值這塊未來如何誰知道呢?可見的是車價可要貴幾萬塊,把油耗和現在不斷上漲的電費綜合考慮,感覺其實差不多的,反而是殘值這塊,新能源還是沒傳統動力車有優勢。
不寫了吧,也不知道大家有興趣沒有,如果感興趣再接著寫吧,睡覺了,大家晚安。第一點就寫歪了,疫情其實也造成了很多企業停滯,從一些數據可以看出來,我接觸到的一些企業普遍降30%,也有降50%,我朋友的創業項目本來形式大好,疫情一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直接干脆關門了,所以大家請愛惜給自己發錢的企業,都不容易啊。當然也有逆勢而上的企業,我發現一個普遍現象,這些企業反而是打壓物流價格最狠的企業,這可能也和他們具有市場話語權有關吧,因為駕駛員現在都是逆來順受,都是為了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