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部門:被約談平臺承諾加強自審,監管從街面執法轉向源頭治理
針對約談三家貨運平臺一事,上海市交通委執法總隊新聞發言人王旭峰對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表示,此次溝通效果良好,三家平臺均承諾會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驗審工作,對注冊車輛及人員信息進行線下的資質審核,而此前這個過程在線上完成;同時,各平臺也計劃對司機進行線下培訓,確保線上信息和線下貨物的合法性,保證運輸合規、安全。
王旭峰指出,這次的約談是上海交通委執法總隊“從街面執法轉向源頭管控”,直接對平臺上不合規的載貨行為進行嚴格執法,但已持續多年的常態化街面執法也不會停止,依舊會對執法過程中發現的違規車輛、人員和行為進行平臺追溯。
王旭峰提醒,消費者在使用貨運APP時,需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查看車輛性質,是否為貨運車輛,客貨混裝是對消費者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脅;二是總質量4.5噸以上的貨車需要出具《道路運輸證》和《從業資格證》才能進行合法運輸;三是危險品不建議通過網絡貨運平臺運輸,而應委托有專業資質的企業和車輛,經事先審核后方可運輸。
物流專家: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亟待建立,平衡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度是發展關鍵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會長徐勇告訴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相關監管部門對貨運平臺的處罰和約談是有跡可循的。他指出,春節之后,國家提出要高質量發展物流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監管部門由過去的“事后監管”轉向“預防式監管”,率先解決不規范經營行為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尤其是治安方面的風險。
徐勇強調,這樣的“敲打”不是警告,而是積極促進市場發展的信號。在他看來,網絡貨運門檻較低,“有車有駕照”就具備了基本從業資格;同時,貨運平臺出于擴張需要,也會主動降低門檻,以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對它們所能爭取到的投資、融資甚至上市都起決定性作用。但如果一味盲目擴張,負面影響難以避免,提前“立規矩”明確平臺的連帶責任則顯得尤為重要。
徐勇指出了目前貨運行業的監管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目前雖有法律依據,但在具體實踐中,新業態仍有很多特殊性需要考慮;二是標準不夠明確,貨運車輛、司機準入門檻等跨城際統一標準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徐勇認為,過度集中就會產生壟斷,過度分散則產業集中度不高,只停留在單純的價格競爭層面,而無法提高服務質量水平。他說,今年是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年,他相信未來市場會越來越規范化、競爭會更公平化,不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我國的問題反而是產業集中度不高?!霸诔浞指偁幍那闆r下,如何提高產業集中度,我覺得這是我們政府需要把握好的一個尺度?!?/p>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