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三條主要東西貿易航線的首輪海運合同招標已經完成,費率基準平臺Xeneta上反映的創紀錄高價將使托運人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在美國和歐洲經歷了一年不斷惡化的港口擁堵、漫長的延誤和嚴重的內陸物流瓶頸之后,托運人又將面臨運價高企的一年。而在明年整個上半年,承運人的船期可靠性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改善的機會。
根據Xeneta周四的一份報告,跨太平洋地區的年度合同招標程序尚處于早期階段,但投標價的平均價格為5700美元/FEU,幾乎是2020年的三倍。
在亞洲-北歐航線,三個月以上的合同的平均投標價為11900美元/FEU,是2020年合同價格的五倍多,不過數據顯示報價范圍很大。
跨大西洋航線目前為止西行貿易中收到的平均合同投標價為5700美元/FEU,是去年的四倍。
“對于托運人來說,問題是,除了同意這些創紀錄的高運價之外,還有什么真正的替代方案?”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在市場更新報告中寫道,“此外,考慮到這些更高的價格,托運人應該得到更好的服務,這包括集裝箱應在合理的時間內以商定價格到達所需的港口?!?/p>
然而,雖然運費上漲,但由于北歐和美國供應鏈擁堵延誤了船舶周轉時間,運輸集裝箱的船舶的船期可靠性大幅下降。
根據Sea-Intelligence Maritime Analysis發布的全球班輪績效報告,10月份美西港口的船舶準班率僅為10.1%。北歐港口的大量跳港將亞洲-北歐航線的船期可靠性推至創紀錄低點20.5%。
Alphaline在上周的時事通訊中指出,過去五個月,承運人削減了18條主要航線上四分之一的亞洲-北歐港口的??苛?,以緩和因持續的港口擁堵而嚴重中斷的運營。
10月份,承運人的跨大西洋西行服務的準班率也略有下降,從9月份的34.5%降至33.2%。
長期運價跟隨現貨市場,現貨運價在過去18個月一直處于高位。在跨太平洋地區,自11月初以來,有效期為32天或更短的平均運費有所下降,但7588美元/FEU的價格仍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12月15日,亞洲-北歐航線的即期運費為8302美元/TEU,是一年前的三倍,而跨大西洋航線的短期運費為4428美元/TEU,幾乎是一年前的五倍。
Sand指出:“盡管即將到來的長期運費的絕對水平可能會令人目瞪口呆,但它們跟隨現貨市場的事實應該不足為奇,因為長期和短期市場是相互關聯的。盡管人們可能很想以最低的價格出價,但出價的差異意味著,應該考慮對更廣泛供應鏈的影響,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1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33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1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