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據國際權威咨詢機構IDC發布“2021年第3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分析報告”,小米排名第三,出貨量為1270萬臺,市場份額9.2%,同比下跌23.8%。而在今年6月,小米曾以17.1%的銷量占比,一度超越蘋果、三星,登上全球榜首。
但從整體市場狀況來看,三季度除華為外,其他頭部品牌廠商均有所下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并非市場需求冷卻,而是電子元器件供應鏈普遍受阻的結果。而背后的大國供應鏈博弈則是芯片供應鏈緊張的根本原因。
小米也在其中。尤其是移動通訊的核心部件——芯片,在世界“芯片荒”與需求激增帶來的疊加效應之下,應用設備商們對該供應鏈的搶占和布局,產生了空前的熱情。12月1日,2021高通驍龍技術峰會上,新一代8核4納米移動用芯片“驍龍8 Gen1”正式亮相,摩托羅拉、中興、一加、努比亞等品牌商同時為自己的“全球首發權”進行吶喊。
最迫切也最有話語權的還是雷軍。他在視頻宣布的同時,還官微發文表明了當仁不讓的采供關系。隨后也得到高通官宣證實。
(來源:微博@小米手機 / 微博@雷軍)
2010年4月6日,8位創始人共飲一鍋小米粥,昭示新公司“小米”正式開工。這幫人要么具備軟件開發背景,如前金山高管雷軍本人,要么秉持互聯網基因,軟件水平不是蓋的。同年8月16日,僅用時4個月,安卓優化改進版——MIUI內測第一版發布,并在后來廣受全球用戶好評。
在雷軍的籌謀中,系統有了,第二步就是手機。從彼時起,移動設備市場風光無兩,再不進駐并占一席之地,就晚了。于是,整整一年之后,2011年8月16日,小米第一部手機M1問世。定價1999元人民幣,核心配置為高通驍龍8260、運行內存1G,和當時3000元檔手機功能只優不差,瞬間震驚手機圈。
像任何一段創業故事一樣,M1的出產也是“非人性”的一年。小米的難處在于,團隊里八大金剛都是互聯網出身,互聯網手機供應鏈是新型產物,沒有參照系。雷軍的定位又高,關鍵零部件非頭部供應商不取,但僅有操作系統的小米,被各大廠商視為“四無”公司:無工廠、無品牌、無銷售記錄、無利潤參考。談遍了全球百強供應商,結果在85家吃了閉門羹。多年后回顧當時的心靈創傷,雷軍語氣中還很感慨:“你以為富士康會幫你生產,開玩笑呢!理都不理你!”
小米“八大金剛”
問題不解決,就沒有今日的全球第三。雷軍隨即提出一文一武兩個方案:
①雷軍統一協調零部件供應工作;②周光平負責供應鏈管理;③林斌負責采購核心元器件;④黎萬強負責小米網電商和倉庫管理。每個人都是在團隊建構之初的業務分工同時,兼顧供應鏈事務。
其中,林斌因專注于供應商談判的緣故,一度將80%的工作時長花在了接洽上,體重暴減。
MIUI系統不到兩年,已坐擁50萬用戶群,并且每周一更,將用戶的反饋建議虛心地納入升級版本中,進一步增強互動體驗感及用戶黏性。大幅增長的數據成了小米“硬通貨”,一旦亮出,令供應商信心倍增。同時,幾位創始人也是各路融資好手,創業初期所有融資在中關村便全部完成了。
市場立足、阻擊對手,除了獨樹一幟的系統,“便宜”、“性價比高”也是小米的招牌之一。其秘方在于,“減少中間商賺差價”,直面客戶和生產商,實現供應鏈信息對稱最大化。
和傳統區別點在于,小米率先造勢、限量發布手機,靠品牌吊胃口,靠網購賺眼球,每每開售就賣光。直銷的模式,大大縮減運營商渠道成本,終端利潤歸己所有。
團隊創業之初即下決心:非蘋果供應商不用、非三星的旗艦供應商不用,而且要采用高通的芯片。當時手機行業普遍的采購模式,是通過一到多家外包中間商,即供應鏈服務企業來代替自己完成。小米供應鏈部門雖然人力單薄,卻肯花大精力來對接、維護生產廠家。比如林斌拿下高通,從第一次見面到確立芯片授權,足足半年之久。
2017年,以首款自研澎湃S1芯片、小米之家開啟線下新零售等標志性事件為表象,背后是小米供應鏈一系列創新升級:
依據產業鏈整體優化要求,通過集成業務計劃(IBP),促進供應鏈定制化、精細化管理,并延展多級可視的供應鏈功能觸角,統籌前端研發與后端營銷需求。
小米2017年在雷軍老家成立投資基金,專攻產品上游的半導體,涉及芯片、MCU、濾波器、存儲、激光設備、材料等領域60余家企業,逐步實現從半導體材料、設計和元器件等產業鏈供應鏈的自控。
(來源:企查查)
2020年,小米集團研發投入為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5%,但僅占銷售成本4.4%,而銷售及推廣投入卻近其1.6倍之多。
蘋果的研發投入也是逐年增加,2020年達到1.88百億美元(近1200億元人民幣),占營業成本11%以上,與銷售及管理投入基本持平。
研發投入及產出成果,是企業自我供應的重要形式,是供應鏈穩定性重要一環。小米從2014年開始研發核心部件——芯片,直到三年后澎湃S1面世,也只是非集成、功能單一的芯片,相較于蘋果、三星、華為,是小米最大短板之一。
雷軍說過,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掌握核心技術。但他也說過,小米只做自己最擅長的環節——營銷和設計,制造方面則是要和全球最好的供應商合作。
略顯矛盾的背后,大形勢不可逆轉。自研芯片當前已然成為一股潮流,不單是自研已久的各大手機廠商,特斯拉、零跑汽車、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開始了芯片研發的動作。以木桶理論看,無論是小米的基本盤手機業務,還是近來發力的智能電動汽車項目,自研芯片可能是必走之路。
12月10日,小米澎湃電量計芯片研制成功,新型電池即將出爐
雷軍在自研路上從未停步,才有澎湃系列的不斷出新。
“整個手機工業高度依賴于全球供應鏈和全球產業鏈。一旦走下坡路,墻倒眾人推!”雷軍一向對供應商極為重視。一方面,在手機諸強中小米起家最晚,從軟件過渡到硬件,當然要倚靠上游的源頭活水;另一方面,隨著小米生態鏈的門類和影響越來越大,供應商多樣性也帶來甄別和遴選的諸多考驗。
小米生態鏈
掌鏈小編集中梳理了以手機為主、衍生產品為輔的小米供應商名單:
供應商梯隊中,核心零部件均為上市上市公司生產加工,其中不乏國內外頭部企業。小米供應鏈布局形成如今的網絡,卻并非一帆風順。
目前,雷軍微博粉絲量高達2361.5萬,在財經領域笑傲江湖。雖然他做到了,但其初心和目的當讓不是玩票賺粉當大V,作為知名企業家,一定是為小米代言、隨時進行網絡公關。而對于線下供應商的公關,也曾讓他不得不親力親為。
創業早期,雷軍也曾用人不疑。軟件行當的成名已久,讓他認為在商界無往不利;但人家偏偏不信他能把硬件搞定。鑒于自己經驗不足,雷軍招賢納士引來原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總裁周光平,覺得成事的東風到了。誰承想,沒幾天周光平就向他雙手一攤,原來其麾下大將顏克勝,在熟門熟路前到處都吃了閉門羹。供應商的回答是,“克勝,咱們吃飯聊天都沒有問題,但是生意就不要談了。你們這個公司行嗎?別連貨款都收不回來。”
后來才有了林斌掉肉攻下高通。高通的合同簽了,元器件廠商仍作壁上觀,不肯合作。無奈,用盡人脈,雷軍自己去挨家挨戶跑業務,才終于拿下一批供應商。輪到屏幕供應商,“雷司令”誓要用巨頭夏普的產品,當時不惜挑戰日本的震后余威,雷林二人赴總部拜訪,終于用誠意打動對方。
第一代M1面世不久,難題并未止歇,仍然不斷考驗雷軍的神經。先是手機模具商臨時換人、前功盡棄;后是電池成品尺寸不合標準,廠家代表反耍無賴、暴摔電池;再是泰國洪水、MOS管商家斷供,小米社群怨氣沖天。
然后就有了上文提到的富士康碰壁。雷軍想盡辦法,請馬英九給郭臺銘打電話,終于促成之后的聯手。而2018年,供應鏈合作蘇州臺企的廢水銅含量超標,一時廣受環保責難,雷軍不得不指點公關、督促整改。
如果說多數問題出現在小米不可控的范圍,那“氣走日韓”則完全是人禍所致。被5年來的終于勝利沖昏頭腦,在部分中高管中彌漫著傲嬌的情緒。多半是周光平的供應鏈團隊中人。
春節前,時任手機供應鏈副總裁郭俊,讓一家遠道來京的日本供應商干等足足3小時,還不以為然。在供應商大會上,僅因為沒穿上小米配發的活動服裝,就被郭俊轟下臺面。
最嚴重當屬“三星斷供”。當時因供貨成本意見不合,小米供應鏈負責人和三星半導體中國區高管在交流會上拍桌瞪眼、發生激烈爭吵,后者憤而將情緒完全釋放在三星總部的群發郵件當中,導致三星立時下達對小米的斷供令——最為搶手的AMOLED屏幕面板?!袄姿玖睢敝闀r木已成舟,據稱干了5瓶紅酒后才從對方口中搞清原委。
他只得硬著頭皮,再次踏上誠意之旅??恐鹆EO盧偉冰和OPPO創始人陳明永等4人說情,繼而自己四赴韓國道歉,才換來兩年后續供的延期承諾。
歷經三星斷供、藍綠(OV)環伺、華為蘋果雙雄霸市,小米在國內市場一度跌出五強,雷軍不得已,只好對供應鏈部門開刀。救護車在外以防不測,雷軍帶領董事會群儒約談周光平。成功拿下周后,雷軍怕軍心不穩,只好親自掛帥,督戰供應鏈。
在主持大局的同時,還要應付數十人的多線程供應鏈日常事務,縱使睡眠少如雷軍,也顧不過來。聽從林斌建議,才在2016年請出智商情商均為人上的張峰,開啟了隨后的黃金五年,業績回暖。
小米近一年的不動產比例為32.4%,非流動資產比率較之蘋果公司,只有一半多一點;比三星也要低5個百分點以上。資產輕量化,顯然是互聯網工廠的特點及優勢。小米目前幾大倉儲中心,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沈陽、武漢、珠海等倉庫,最大的不過數千平方米,一直保持著“良好身材”,保證著倉儲低成本運轉。
另外,零部件庫存不高。小米有別于于傳統制造業,產品預售化特征顯著、周轉率高,曾經,當周產量便約略等同于次周銷量。近一年,存貨周轉天數提升至約為62.5天,雖平均時效比創業初期有所降低,但主要是由于生態鏈其他品類拖了手機后腿。
雖然存貨周轉效率隨著供應鏈緊張,有所下降,但近一年應收款項比率僅為4.9%,低于蘋果近10個百分點,回款能力的優勢,為小米的再生產和擴產提供能量。優越的資金流成為其江湖立足的獨門功夫之一。
(來源:財報說)
不過,更能說明供應鏈上下游整體協同運作的“完整生意周期”,小米顯然落后蘋果較多,用時2.5倍以上;而且基本呈逐年趨勢??梢?,伴隨業務范圍的延展、門類的復雜化,供應鏈管理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來源:財報說)
張峰對小米供應鏈進行信息化乃至數字化改造,勢在必行。
手機供應鏈運作較為繁雜,關鍵零部件需要提前訂購,從下單到出貨,各個部件訂購時間不等,因為生意周期可能越拉越長。將所有零部件衍化為通用件,零庫存供應鏈管理則是對定制件進行管理。
小米通過自身銷售模式進行生產預測,達到零部件適量采購,倉儲成本最優控制,需要從內部流程擴展到外部,達到流程集成和自動化,從結果導向聚焦總成本和可靠性服務,是小米數字化進階的成果。
經歷了前期的業務動蕩與人事更迭,小米供應鏈團隊趨于平穩。2019年7月1日,集團采購委員會成立,供應鏈負責人張峰進化為采購委員會主席。采購仍是供應鏈重頭戲,委員會成立恰是為了整合公司各部門的采購需求,提升采購能力,優化采購流程和效率。
小米團隊合伙人、高級副總裁、集團采購委員會主席:張峰
而“雷司令”呢,近期則卸任了多個關聯公司主要職務。掌鏈認為,集團化企業各板塊步入正軌之際,雷軍或將集中精力專攻造車大市場,畢竟,今年春天他說過,“小米汽車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深知做出決定意味著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來源:天眼查)
手機之外,造車尤大。近年投資布局伸展到汽車供應鏈,涉及50多家細分頭部企業,涵蓋動力電池、芯片、傳感器、電子及自動駕駛零部件等等。
當然,想要更上層樓,得以對任何需求提供細分定制的供應鏈相應策略,最終在生態鏈大范圍實現多級可視、業務生態充分和諧,小米永遠不能放松腳步。
“堅持“互聯網+制造”,向供應鏈的上游前進,并植根于制造業?!辈徽撟怨┻€是他供,在互聯網迭代仍然迅猛的今天,雷軍對軟硬件兼容并包的決心,不會改變。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0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4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1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1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04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6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8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