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剛將車子開進小區,還沒有找到車位,電話鈴響了。
生產經理憤怒而急促地吼著:“生產線又停了!料箱沒有了,零件無法送上線。快點想辦法解決!”
“唉,料箱怎么又沒有了?上周不是剛采購一千個嗎?”沒辦法,只得掉頭開向工廠,去解決這個時常遇到的老難題。
最后在供應商的幫助下,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是我晚上在小區散步時,鄰居小黃告訴我的料箱遭遇。
因為大家都是搞供應鏈的,我們經常會交流一下遇到的問題,分享各自的經驗。
他已經不止一次地向我嘆過這個苦境。
隨著綠色物流與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物流過程中使用了可循環包裝。
從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發運,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的顧客,可循環使用的料箱幾乎覆蓋了整個物流過程。
反復循環使用不但環保,而且降低了包裝的成本,是一個利國利企業的大好事。
可是,這條循環之路走得卻是崎嶇坎坷,難點就在管理上。許多工廠都有管理文件,卻無法落實。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被高庫存占用。料箱數量是按需求確定的。一旦庫存大增,勢必占用料箱。就會造成無法循環。
二、被供應商拿走。這種情況發生在通用料箱上比較多。供應商會動腦筋占用你的料箱,從而減少他們的花費。
三、在工廠內部被挪用。由于料箱是一種比較適合的容器,而且容易拿取,因此各個部門需要時都會到生產線上隨手拿一個,積少成多。供應鏈因料箱而斷裂。
四、到顧客那里,有去無回。因為是顧客,往往供應商不敢言語,有時,弱弱地問一聲,得到的回答是“沒有”。于是回去匯報有了底氣,反正是顧客原因,領導也不會追究。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包括被偷走造成了料箱的缺失。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不重視,沒有落實責任,專人管理。
當我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身上,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我請一位責任心很強的工程師負責料箱管理,他每天通過表格與單據記錄料箱的進出,每周與顧客和供應商進行核對,發現差異,立刻追查。
這樣一來,我們的料箱缺失情況大有好轉。特別與顧客進行核對后,顧客也重視了起來,采取了卡車司機責任制。
從此,成品料箱的缺失幾乎為零。
循環料箱的缺失在許多工廠已經不以為然,每年都會花大把的錢去彌補這個窟窿。
他們看重的是料箱里的物料,卻輕視價格不菲的料箱。認為找個人管料箱,看不出工作價值,況且這個人還不容易找,需要有責任,會管理的人。
小黃的工廠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向領導建議了幾次,都沒有得到積極的響應,總是處于研究狀態。
殊不知,缺失料箱的價值以及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人員的費用,這樣就造成了料箱的循環之路崎嶇難行。
在MMOG/LE的條款中,兩次提到了這樣的要求:有容器管理程序/作業指導書,可以確保有正確數量和質量的容器可以滿足要求。
而且都屬于F2要求。可見其重要性。
雖然在推進可循環的料箱中遇到了缺失這樣的問題,但運用可循環料箱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各個企業只有實實在在地落實管理措施,才能打通料箱循環之路,為我們的綠色供應鏈做出貢獻。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5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8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3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8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55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7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67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