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能物流企業中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科技”)同中金公司、中郵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
此前業內已有多家智能物流企業陸續準備科創板上市。今年5月,AMR引領者極智嘉Geek+和中金公司簽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今年6月,順豐參投的科捷智能遞交招股說明書;此外,7月23日,韻達股份在上海成立智能科技新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
國內有德馬科技、鄭飛科技等本土優質企業,國外有日本大福,德國勝斐爾、德馬泰克等海外龍頭企業。即將上市的中郵科技到底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中郵科技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直屬的智能物流裝備企業。2020年12月底,中郵科技實現新一輪融資,引入國華衛星應用產業基金、航天投資、越秀產業基金、中金資本、中信證券投資、普洛斯等股東。
2021年6月,中郵科技正式改名為“中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從7672.51萬元增加到1.02億元。中國郵政通過中郵資本間接持有中郵科技65.1677%的股份,為中郵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股權結構圖)
作為中國郵政的科技板塊,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智能分揀、智能傳輸、智能倉儲、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專用車定制等。中郵科技產品服務客戶主要包括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等國內快遞物流、電商領域的頭部企業,覆蓋國內外郵政、快遞物流、電商、煙草、機場、倉配、醫療、生鮮、食品、航空、汽車、三農等多個領域。
(中郵科技主營產品)
在支撐郵政發展的同時,在物流裝備研發生產領域發揮主力軍作用。
① 支撐中郵業務發展。中郵科技從事自動化物流系統和特種汽車的研發、設計與銷售,重點支撐中國郵政的業務優化。根據企查查顯示,中郵科技的客戶大量集中在中國郵政集團各分公司,主要提供智能物流設備及工藝優化解決方案等產品和服務。
② 物流裝備主力軍。中郵科技還服務于外部物流、電商企業,包括順豐、京東、圓通、申通、韻達等。除了提供智能物流設備,還涉及到規劃咨詢、工藝設計、仿真設計、系統集成和信息系統等服務。
(來源:CIC灼識咨詢《全球及中國智能物流裝備行業藍皮書》)
自2014年以來,我國物流業處于上升階段。近三年來社會物流總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8年總額為283.1萬億元,2019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為300萬億元,202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300.1萬億元。
物流總額持續增長的同時,我國的物流成本卻很高。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基本持平,2020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4.9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7%,仍高于西方發達國家。
站在物流企業的層面來說,一方面通過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科技可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隨著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也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因此國家也相當重視智能物流裝備行業,并且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帶動行業發展。
(智能物流裝備政策匯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當前物流企業對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數據、物流云、物流設備三大領域。其中智能物流設備市場需求量明顯,2019年我國智能化物流裝備市場規模約1440億元,年度增長率約24.1%。
(2014-2019年中國智能物流裝備行業規模變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總之,智能物流裝備市場需求大、前景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物流“新基建”方興未艾。傳統物流加速數字化轉型發展成為當前大趨勢,物流新基建需要智能物流裝備。同時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自動駕駛、自動裝卸堆存、無人配送應用基礎設施,再到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將智能物流裝備推至新風口。
(2)消費升級帶動服務升級。消費經濟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牛鼻子,而消費升級正式當前消費經濟的一大變勢,無論菜鳥網絡、還是京東物流都在比拼更好的消費體系,這必然要以物流設備設施的升級做支撐。
美國權威物料搬運領域雜志《MMH》公布的2019年全球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前20強,日本大福以277.04億元穩居榜首,德國勝斐爾以221.92億元位居第二,德馬泰克憑借超過75年的經營發展,已為世界上超過40%的零售企業實施過零售訂單履行系統,位居第三。國外老牌智能物流裝備企業在中國占據了60%左右的市場份額,在技術方面優勢突出。
(數據來源: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
作為國外老牌智能物流裝備企業,德馬泰克是首批來中國市場發展的外資企業,也是業內率先在中國市場樹立起標桿項目的企業,2002年的華為項目相當長時期內一直驚艷著全行業。德馬泰克不僅設定了清晰的品牌與市場定位,為客戶創造物流供應鏈核心價值,也為整個行業打開了高端自動化物流市場的需求與通道。
對于打算上市的中郵科技來說,對標這樣的海外龍頭標桿企業,競爭優勢何來?業務差距何在?
1、優勢
(1)天然的本土優勢 與外資企業相比,中郵科技作為國企具有原生的本土優勢。德馬泰克在國外擁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但在獨特的中國市場這些經驗無法完全適用。
以2016年為例,中國自動化物流設備市場總體量大概為20億美元,其中自動化立體倉庫占到了其中的60%以上,訂單梳理方案比起存儲系統來并不占主流;而在國外則恰恰相反,自動化倉庫所占比例一般不會超過20%,其余的份額都屬于各種各樣的訂單梳理方案。
雖然德馬泰克早早就意識到這一點,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自1996年進入中國以來,便積極了解、適應中國市場,努力提高中國公司的整體實力,并在蘇州建立工廠。但中郵科技不僅在北京、上海、廣州、南沙擁有四大生產基地,對于市場、用戶的把控也是非常直觀的。
在這種天然的優勢面前,外資企業能做的就是不斷縮小這方面的距離。
(2)強大的制造優勢 中國本身就是制造大國,中國的制造優勢從人口紅利、體制紅利、基礎設施優勢,以及開始進入供應鏈優勢的階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郵科技可進一步強化這種制造優勢。
2、劣勢
(1)沒有強有力的軟件做支撐,系統集成能力有待改善 “一套完善的物流系統,不但需要高品質的硬件,同樣離不開軟件的支撐”。德馬泰克擁有自主研發的軟件系統——Dematic iQ。Dematic iQ具有智能自適應能力,可以將倉儲操作、維護、分析系統連成一個全面的生態系統。
其中分析模塊通過分析數據提供實時業務情報,以此衡量并改進物料處理和訂單履行運作;優化模塊采用先進的物料流算法,幫助客戶在整個運營中作出更明智的物流決策;履行模塊可以為供應鏈網絡內的訂單履行流程提供方便,同時又能擴大倉庫空間并處理所有業務流程;控制模塊提供全面自動跨區域控制管理。高度集成是Dematic iQ最大的特點,真正實現了將上面每一個環節聯合起來。這確實是德馬泰克的強項。
回過頭看中郵科技,目前還沒有自主研發的軟件。據官網顯示,當前在軟件方面中郵科技僅僅擁有歐美先進的仿真軟件(如Emulate3D、AutoMod、Flexsim等),更不必說一個全面的生態系統。
(2)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引擎,系統性是一大不足 德馬泰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立足于智能物流裝備市場。去年更是攻破了行業內一直都想攻克的難題——AGV小車如何在低溫環境里的高效率運行。從整個行業看來,這是AGV在低溫環境里高效運輸運輸的一大進展。對于德馬泰克來說,這是科技創新發展的階段性成果;
雖然中郵科技始終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堅持沉下心來搞研發。從1994年和比利時貝爾公司合作成功研發智能信函分揀機,到2009年底,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MPS新一代信函分揀機,再到自主研發MPF包裹分揀機。
目前,已有數百套MPF混合分揀系統在郵政、順豐、韻達、京東、圓通等全國近百個處理中心投入使用,峰值處理率達到5.2萬件/小時。近幾年來,中郵科技更是馬不停蹄地與百度、Intel、聯通、國泰藍盾、騰訊、海爾、迅蟻、探智立方等多家知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深度聯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強化研發力量。
但還是和國際領先水平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在系統性、完整性方面,仍需不斷加強完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3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5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7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6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2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9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3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