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總結和收官之年,也是我國社會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在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經濟發生重大變化的大背景下,黨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十四五”中國物流業指明了方向。
2021年,面對新時代的來臨,在物流業升級為智慧物流并逐漸成為國家的“新基建”后,中國城市物流的發展同樣呈現出巨大變化,其變革也開始走向標準化、智慧化、共享化、綠色化。尤其是在降本增效方面,通過海陸空立體化聯動,不僅能推進物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還能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城市物流發展。
“自貿區+樞紐”
打造城市物流發展新引擎
自貿區建設是新經濟環境下,國家所出臺的重大發展戰略。其建設的出發點,不是為了各個園區自身所擁有的那一隅之地的發展,而是希望通過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強產業聯動為企業尋覓更多發展商機,進而帶動城市發展。按國際計算方式,以1:9的帶動系數,自貿區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級數性的推動可見一斑。
2020年,是充滿變數與機遇之年,全球遭遇“百年未有之變局”,航空貨運得到國家及行業主管部門前所未有的重視。初步統計,過去一年國家層面頒布的有關航空貨運的政策文件,超過了過去10余年的總和。特別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首次表明“轉變重客輕貨觀念,客貨并舉協同發展”,并指出要在建好鄂州花湖機場的同時,優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綜合性樞紐機場的貨運設施。加強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對于我國應對國際供應鏈安全等問題至關重要。
在此背景下,以鄂州花湖機場為首的多個專業航空貨運樞紐相繼出現:中國郵政在江蘇南京正打造全國最大的國際貨郵核心樞紐;圓通在浙江嘉興投資興建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項目;京東航空貨運樞紐落戶安徽蕪湖已有實質性進展;鄭州、成都、西安、重慶等城市都在做航空物流規劃。
在速度經濟時代,機場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運送客貨的周轉場所,而是全球制造、商貿、金融等領域的重要節點,以及帶動地區、城市經濟發展的引擎,它不斷吸引眾多與航空業相關的行業聚集其周邊。因此,機場及周邊日益演化為特色經濟活動高度集中的區域,臨空經濟的發展將帶來深遠影響。
可見,臨空經濟+樞紐的組合拳出擊,將對整個中國的航空貨運格局以及現代城市物流格局帶來深遠影響,通過發揮自貿區的樞紐作用,加強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的聯動,共同形成推動城市物流發展的新引擎。
高鐵物流
拓展城市物流發展新空間
鐵路運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十三五”時期,我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貨運結構不斷優化,鐵路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雙雙位居世界第一,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自2016年以來,國鐵集團有限公司已連續4年組織“雙11”電商黃金周運輸,并在去年,首次采用整列車形式進行高鐵運輸。此次快運班列由國鐵集團全資子公司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從北京西至漢口,全程僅耗時5小時10分鐘。這也充分證明了樞紐城市之間以鐵路運輸的新型物流運作組織模式的優勢,對充分釋放路網規模效應起到重要作用。
不過,在高鐵線路上運行貨運列車,與當前既有線路上客貨混用不同,高鐵貨運動車組只運送高附加值、小包裹且易于搬運的白貨,使用特種包裝箱,尺寸、重量都受到嚴格限制,普通低速貨運列車不會進入高鐵客運專線。
實際上,包括國鐵集團在內的運營和裝備企業近年來一直都在探索以高速鐵路網為載體,尋找在樞紐城市之間高效對接城市分撥中心的新型物流運作組織模式。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0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6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6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5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3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