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以價取量”已不是秘密,不過近期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未來5年每年再降價10%,價格戰打到三通一達剩2家”,側面顯示了行業競爭將進一步白熱化。
2020年全國快遞平均單價為10.55元,同比下降10.6%。各玩家的平均快遞單價均出現下滑,順豐快遞平均單價為17.8元,同比下降18.9%;通達系企業單價降至2.2-2.3元,降幅高達20%-30%。
全國快遞平均單價及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西南證券整理
對此,中信建投研究指出,快遞行業處在高增速狀態下,行業內玩家并不會采取收縮戰略,而是基本采取針鋒相對的激進策略,陷入價格戰泥潭。價格戰作為格局整合最有效的手段,預計短期仍將被頭部企業用于加速行業份額集中。
申萬宏源也表示,在行業出清之前,價格戰大概率持續,市占率高的龍頭快遞企業有望最終勝出,行業將由龍頭競爭逐步向寡頭競爭轉變。
隨著行業價格戰持續推進,快遞企業的股價表現劇烈分化。中通、韻達、圓通和申通2020全年股價累計變化分別為+24.3%、-52.9%、-9.1%和-48.3%。究其原因,由于高強度價格戰持續不斷,企業經營業績受到直接影響,市場對于未來價格戰持續時間以及企業表現的擔憂不斷加劇。
2020 年中報顯示,中通、韻達、圓通和申通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同比+3.2%、-7.95%、+4.5%和-6.21%,扣非凈利潤同比變化-13.2%、-47.5%、+8.15%和-95.9%。事實上,未來行業價格戰平息后,單票價格輕微幅度的提升將帶來利潤的強勁回升,戰后存活下來的企業也有望迎來市值修復。
那么,這場價格戰何時才能結束呢?又或者說,價格戰的結束具有哪些標志呢?
價格戰的深入不斷侵蝕著行業利潤,行業內玩家逐漸分化,落后方無力繼續跟進,將面臨被動退出或被兼并收購的風險。
安信證券指出,2020Q3中通、韻達、圓通、申通和百世的單票扣非凈利分別為0.26、0.07、0.09、-0.03和-0.26元,單票盈利大幅下滑且分化顯著,申通和百世進入虧損狀態,市占率同比下滑幅度均超過1%。
因此,就目前來看,快遞行業價格競爭會持續加劇,業務整體逐步向頭部集中,行業集中度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相較而言,美國、日本快遞行業較為成熟,其行業集中度CR4已超過90%,形成穩定的寡頭壟斷格局。
2020年12月,隨著極兔等新玩家逆勢入局,我國快遞行業品牌集中度CR8僅為82.2%,同比下降0.3%。
對此,中通的戰略決策將市場份額置于盈利之上,犧牲短期利潤的增長,在2020Q3市場份額達到20.8%,同比增長1.9%,計劃仍以2%的增幅持續擴張,于2022年實現25%的目標。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可以預見當價格戰逐步平息時,未來市場上的存活企業僅會有3-4家,瓜分被淘汰企業所釋放的市場份額,最終龍頭企業占據30%左右的市場份額。
快遞企業市場份額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Wind、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
快遞行業具備典型的規模經濟特征,當規模效應發揮到極致,單價成本持續被攤薄,即使繼續降價,企業仍能實現盈利。
目前,快遞企業正在加大資本支出,利用規模效應以降低單票成本。中信建投報告顯示,通達系自2020年以來融資力度明顯加大,中通港股上市融資95億元,圓通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資37.9億元,韻達中期票據、申通公司債規模均達20億元,以募集用于資本支出的大額資金。
基于此,各快遞企業單票成本持續優化,2020Q3中通、韻達、圓通和百世的單票成本同比變化為-9%、-23%、-18.6%和-13.7%。
以中通為例,2020前三季度累計CAPEX同增80%至61.9億元,計劃在未來5年維持高強度的資本開支。其中——
50%的資本用于分撥中心和土地,目標建立200~300個小型分撥中心,由加盟商網點直接運至派送網點,使得現有網絡平直化;
30%用于調節車輛運輸模式,持續擴大自有車隊以及長尾高運力掛車比例,降低運輸成本,優化成本結構;
還有20%被分配給自動化設備,增加自動化分揀線數量,提升分揀帶傳輸速度和利用率,充分利用產能。
中通通過成本領先戰略,預計未來2-3年內單票成本每年降幅達10%左右,為繼續跟進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形成規模效應創造空間。
除了增加資本開支以實現成本管控,快遞企業也正在規避阻礙形成規模效應的風險。例如,企業通過對加盟商低息貸款、增量補貼的激勵機制,減緩加盟商在價格戰中承受的壓力,維持加盟網絡的穩定,避免其崩潰進而沖擊快遞企業本身;當下各電商平臺競爭同樣火熱,降低對單一電商訂單的依賴,也有助于提高未來實現規模效應的可能性。
當市場步入穩態,成熟的快遞企業加大外延產品線的力度,轉向品類拓展,單一板塊的價格戰對整體業務的影響將被削弱。
對通達系企業而言,傳統的低價件業務能夯實規模經濟底盤,而時效件更能助力業務越過規模經濟瓶頸,具備強協同效應。因此,中通、韻達等紛紛試水中高端市場,試圖與順豐分食,推出星聯時效件、韻達特快等以時效為核心的業務。不過,時效件業務尚處于前期的高投入階段,星聯時效件占中通業務的比例不足2%。
而順豐作為行業綜合物流的領跑者,以冷鏈、快運為代表的新業務已經逐步度過投入高峰期,進入發展中期。根據中國冷鏈物流協會,順豐冷鏈業務于2019年實現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20%,營收規模連續2年居行業首位。
根據運聯傳媒統計,快運業務于2019年實現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57.2%,營收規模居行業首位,從成立到登頂只花了4年時間。與此同時,通達系龍頭中通同樣開展了冷鏈和快運業務,去年12月中通云冷注冊資本增至5億,并預計未來投入會持續增加;中通快運業務在2-3年內成功躋身行業前5,都表明了中通開啟增量業務的決心。
一位機構投資者認為,目前眾多快遞企業上市的現象不可持續。“對于腰部快遞企業來說,目前資本開支已經明顯跟不上龍頭,而龍頭企業或將在未來3-5年內繼續以每年10%的速度下調單件價格,那么這些腰部企業將被加速出清”。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42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7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3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966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3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7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1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9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