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條#女子給差評遭外賣員上門威脅#的社會新聞被頂上熱搜第一。據了解,1月16日,上海張女士在餓了么上下單了一份外賣,因為自己一直在通話外賣員未能打入,通話后訂單顯示已經送達,張女士打電話過去問情況,騎手態度惡劣表示,自己已經送了一次了不送了,放車里明天再說。由于對方態度怠慢惡劣,張女士提交了態度惡劣的差評。
次日,張女士遭到外賣員上門報復、砸門、辱罵恐嚇,還被勒索200元的“賠償”。為穩住外賣員情緒,以防自己被傷害,張女士選擇微信轉賬200元息事寧人。一則視頻顯示,外賣員在門外吼道:“差評給我取消掉!3分鐘解決不了,我就弄死你!” 女子表示,在向餓了么平臺投訴后,對方只是提出補償100元優惠券。
最后,張女士選擇報警尋求警方保護,警方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外賣員因尋釁滋事被拘留十日。
這件事看似只是一則尋常的社會新聞,但之所以能夠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也說明了事件背后隱藏的問題已經日益突出,急待解決。
首先,不能否認的是,這件事因平臺員工的個人素質問題而起,這是這起惡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就事論事,我們不能因為一起惡性事件而針對整個外賣行業從業人員。在外賣已成為生活常態的今天,發生這樣的事件畢竟是小概率事件。有人擔心,具有暴怒、攻擊性的外賣員,十天拘禁結束之后,可能會為報復而作出更危險的行為,這一擔心不無道理,因此我們需要格外保護好張女士的安全。
由安全引申到另一個問題,外賣平臺餓了么是否做到了保護好顧客的個人信息,顯然是沒有。值得注意的是,短短一個月事件,餓了么已經上了三次熱搜。1月6日,47歲外賣員送餐途中猝死,餓了么最初回應,沒有關系,給予2000人道補償,后來又致哀,給了家屬60萬撫恤金。1月17日,餓了么外賣員為討薪自焚,餓了么沒有直接給予外界回應,而是表示“將支付治療及相關費用已對相關合作商啟動調查”。今天,女子給差評遭外賣員上門威脅,餓了么試圖通過給100元優惠券的方式蒙混過關,
公眾普遍認為,此次外賣員與顧客發生激烈的沖突,最大的癥結在于餓了么作為管理數萬配送員的平臺,設置的考核方式出了問題。一單差評就要罰款,且額度是單筆訂單派送費的50倍以上,一天辛苦全部白干,這樣的懲罰力度不免過大了些。
同時,作為服務商,餓了么在客戶給予差評后,沒有做電話回訪了解具體原因,也沒有妥善處理客戶的投訴,而是選擇了息事寧人的方式,罔顧顧客的合法權益。
錯在外賣員,但餓了么平臺或許更應該深刻反思。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0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4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1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1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04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6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8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