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春天劇本的誕生,得從今年5月24日說起。當天,韻達宣布計劃向德邦戰略投資6.14億元,將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
不過,歷時7個月,截至目前,德邦與韻達的股權合作還沒有獲得證監會核準,雙方的交易也就還未落幕。
而當下,這份劇本迎來了改寫。12月22日晚間,德邦發布公告,與韻達簽訂補充協議,并做了部分修改。
劇本的變動主要體現在,其一,基于德邦、韻達雙方各自在大小件快遞、零擔等各業務方面的優勢經驗,通過交叉銷售,雙方推進實現銷售資源共享。
其二,在部分時間或部分區域,如若雙方在各自不能獨立滿足客戶的產品需求時,可優先推薦客戶使用另一方相關產品,或者可優先選擇另一方共同合作開發該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對應的快遞、零擔、供應鏈等多產品的一體化服務。對于此類客戶,雙方應該按照各自的資源貢獻及相關協議約定,分配對應比例的收益。
此外,韻達將向德邦開放末端網點韻達快遞超市的系統接口,結合德邦渠道覆蓋需求將末端網點進行互通。
同時,韻達承諾,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 A 股股份自本次發行結束之日起 36 個月內不得轉讓(原方案為18個月)。
鑒于韻達作為電商快遞巨頭,根據上述變動內容可得知,德邦仍劍指大小件快遞業務,并且尋求通過韻達末端網點快遞超市拓展自己的快遞業務市場。
實際上,成立于1996年的德邦,主業本是快運業務,2013年啟動戰略轉型之時,才開始開拓快遞業務,并陸續發布了“3·60 特惠件”、“3·60 特重件”等大件快遞產品。
2018年上市后,德邦將品牌更名為德邦快遞,開始全面轉戰快遞,“未來三年,德邦將每年投入35億元,用于構建大件快遞的整個運營配送體系,打造大件快遞的核心競爭力,給電商賦能。”
不負所望,同年,德邦快遞業務收入首次超越快運業務,成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德邦的收入開始主要由快運主撐,轉變為由快運和快遞業務收入共同構成。
到2019年,公司快遞營收146.67億元,同比增長28.69%,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從2015年的13.7%上升至2019年的56.6%,已經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快運業務占比則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從2015年的85.1%下降至2019年的41.5%。
而自韻達首次公開戰略投資6億余元后,緊接著,德邦于6月份宣布擬投資總計不超過4.86億元人民幣,對外投資設立10家產業園子公司。
當時,德邦就表示,本次對外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有利于支撐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有利于擴大公司業務布局,符合公司戰略發展需要,符合全體股東的利益。
不僅如此,德邦之后頻頻斥資巨資打造地區快遞總部等舉動,更是凸顯其布局快遞市場的野心,也再次呼應了其2018年的快遞建設戰略“每年投入35億元”。
9月份,德邦快遞西南總部基地項目在成都雙流區開工。據介紹,投產后,該項目將打造成為德邦快遞在全國首個智慧化、數字化、自動化產業園區。該地區也并不簡單,目前雙流已聚集DHL、UPS、圓通、順豐等全球100強和全國10強物流企業13家,逐漸形成了運輸、貨代、倉儲、配送、供應鏈管理為支撐的全鏈條產業鏈。
11月份,德邦在杭州蕭山機場設立跨境電商實驗區,該實驗區寄遞涉及主要產品是“電商小包”0-30公斤和大宗貨物托運30公斤及以上,達到出海電商產品全覆蓋。
12月22日,德邦以5600萬元的價格摘得廈門市集美區一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擬投入 5.5 億元打造德邦快遞福建總部。
當下,德邦再一紙公告稱,補充修改雙方的協議,字里行間也都透露出德邦開拓快遞市場的戰略與野心。
草根點評:這個冬天對于物流行業來說還是比較寒冷的,韻達和德邦5月份的那次“抱團”出乎人意料,很多人沒搞明白這兩家公司怎么會走到到一起,德邦為什么沒和菜鳥、京東這樣的企業產生并購,而是接受了韻達這樣貌似有競爭關系,且實力相當的企業投資。現在看來這兩家企業的結合還算是非常明知之舉,兩家實力相當的企業在業務上可以互補,網絡上可以相互利用,且業務上也是相互獨立,沒有誰控制誰的擔憂,可能會達到1+1>2的效果。如果和巨頭合作,無論是德邦還是韻達都可能會失去自己的控制權,且現在反壟斷的風聲很緊,巨頭們也有所忌憚,如果被某些巨頭收購,很可能會達不到實際預期的效果。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81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5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8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4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8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6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4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