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印度衛生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9月6日上午8時(北京時間10時30分),印度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升至4113812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90633例,再次創下該國疫情暴發以來的單日最大增幅,也刷新了各國單日新增病例的全球紀錄。新增死亡病例1065例,累計死亡升至70626例。目前累計治愈病例為3180866例。
在各行政區中,目前共計有12個邦或地區的確診病例突破10萬例。最嚴重的三個邦依次是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和泰米爾納德邦。其中,僅馬哈拉施特拉邦一個邦的累計確診病例已達到86萬余例。
印度商工部部長戈亞爾8月29日在第17屆東盟-印度經濟部長磋商會上表示,已要求東盟(ASEAN)加強其“原產地規則”,以防止東盟成員國轉口中國產品至印度。
戈亞爾要求盡早審查東盟-印度貨物貿易協定(AITIGA),認為該貿易協定損害印度方面的利益,特別是違反原產地規則。一位政府官員透露,許多中國商品通過東盟進入印度市場,從而使印度制造業處于不利地位,印度方面希望在11月東盟-印度領導人峰會召開前確定審查范圍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以便在年底前開始全面審查。
早在8月初,印度政府考慮重新檢視東盟-印度自由貿易協定的消息已傳出,消息人士稱,印度政府傾向于更互惠互利的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印度與大多數東盟國家都存在貿易逆差。
此外,9月21日起,印度將對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FTA)下的進口商品實施原產地規則。根據這一規定,具有附加值的商品才能出口至印度,這一規則有助于遏制貨物傾銷。印度財長西塔拉曼表示,自由貿易協定需要與“自力更生”政策方向保持一致,對國內產業構成威脅的進口商品需要進行嚴格審查。
印度特許會計師協會(ICAI)前中央理事會成員Vijay Kumar Gupta表示,中印雙方地緣政治沖突使印度有機會成為藥品和信息技術等多種產品的制造中心,有必要對現有的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審查,并檢查從東盟傾銷的中國產品。
AMRG&Associates高級合伙人Rajat Mohan也認為,原產地規則確保原產于東盟成員國的商品才能享有關稅或其他優惠,進口商必須掌握與原產地有關的信息,例如原產國標準和產品特定標準等。
安永稅務合伙人Abhishek Jain則表示,盡管印度的舉措旨在促進本土制造業發展,但要讓印度進口商遵守這些要求可能很難。
在散裝藥品、原料藥、電子產品、電氣設備等領域,印度對中國進口商品依賴程度較深。據印度當地統計,2018-2019年度,印度電腦中的92%、彩電中的82%、光纖中的80%、摩托車零部件的85%都需要從中國進口。
戈亞爾此前在東盟-印度商業理事會曾表示,由于種種原因,印度和東盟未能充分發揮雙方貿易潛力,但現在是時候擴大雙邊貿易并解決分歧了。他表示,在2019-2020財年,印度與東盟10個成員國間商品貿易額為868.6億美元,如果與東盟成員國間戰略關系得以改善,未來印度和東盟的貿易額有望達到3000億美元。
印度近期采取極端貿易措施!風險預
印度嚴防中國商品“曲線”進入
新德里8月3日報道,兩名政府消息人士稱,印度政府正考慮采取措施,防止東南亞國家的貿易伙伴將未增加任何附加值的中國商品出口到印度。
政府官員稱,印度正計劃提高進口商品的質量標準,實施進口數量限制,強制推行嚴格的信息披露準則,并且在商品口岸對來自多個亞洲國家的產品實施更頻繁的檢查。
這些舉措的主要目標是進口的基本金屬、筆記本電腦和移動電話的電子零部件、家具、皮革制品、玩具、橡膠、紡織品、空調與電視等產品。
路透社指出,更廣泛領域的限制舉措預計主要將傷及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新加坡,這些國家都是東盟成員,而印度與東盟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印度還擔心來自韓國的大量商品涌入。
印媒在7月份曾透露,為禁止中國產品從第三國流入,印度商業和工業部正在推動快速修訂《海關法》,并要求財政部出臺有關原產地規則的嚴格規定,授權海關工作人員核查濫用自由貿易協定的情況。印度此前要求對來自中國的貨物實施100%檢查。
印度或將對近20種中國產品加征關稅
在過去幾個月里,印度政府已經宣布了與生產相關的激勵措施,以鼓勵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和醫藥產品的制造,同時限制中國同類產品的進口。
據《印度時報》8月11日報道,印度政府正考慮對包括筆記本電腦、相機、紡織品及鋁制品在內的近20種產品增征關稅,同時對部分鋼鐵制品實行進口許可,此舉被視為印度對中國進口產品實施的最新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印度自中國的進口額自6月以來已經連續兩個月上升。(查看文章:印度擬對20種產品增征關稅!其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又有新舉動)
有公開信息顯示,在過去的幾周中,中國進口貨物在包括印度孟買、欽奈在內的港口均受到阻礙,導致許多貨箱在港口堆積。此外,由于印度海關近日嚴查中國貨物,導致海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增,對其他國家的進口貨物通關也造成一定影響。
鑒于此,提醒近期與印度有貿易往來特別是貨物出口到印度的外貿企業,務必注意收款與發貨的風險把控,警惕目的港清關受阻、目的港無人提貨、買家棄貨、拒不付款等問題。
風險提示
如果手中有印度訂單。先和買方友好協商,確保能夠順利清關;與買方、船公司事先書面確認滯港等費用承擔問題。盡量收取全額預付款或開具信用證方式;確保國際快遞正常承接業務;咨詢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獲取風險保障。
如果已發運業務,提前聯系清關貨代,密切關注目的港清關政策,如有必要調整卸貨港口。
(本文由海運網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網絡等整理發布)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2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1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8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8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14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