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人類數百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災難,短短數月就已經蔓延全球,累計造成1800多萬人感染,接近70萬人死亡。
疫情不僅給無數家庭造成了打擊,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根據國際科學雜志《影響因子》(PLOS ONE)刊發的研究報告表明,此次疫情已經造成全球3.8萬億美元經濟損失,未來5年預計會造成82萬億美元損失,相當于中國2019年GDP的6倍。
經濟遭受重創已成定局,讓經濟恢復正常運行成為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為此,世界各國采用了各種手段,但其核心原理卻基本一致——刺激需求和保障供給。為了刺激消費,各國政府默契地采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超發貨幣。至于如何保障供給,國內外的經濟學家也同樣形成了統一觀點:保障供應鏈穩定、優化供應鏈結構、加速數字化供應鏈變革。
為何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供應鏈在經濟恢復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下國際供應鏈處于何種狀態?突然爆發的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發展有哪些啟示,供應鏈未來又該如何發展?
為了解答以上諸多疑問,我們專程拜訪了行業知名實戰專家,擁有10余年全球供應鏈管理營銷經驗,現任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CMO的毛臻偉先生。
疫情全球爆發之初,《財富》雜志1000強企業中,就已有94%的企業出現供應鏈中斷。超市貨架被一搶而空,醫療用品價格飆升,口罩、手套、呼吸機等物資極度匱乏,讓很多國家陷入危機之中。
此次疫情中受到影響最大的產業當屬汽車制造產業和電子產品制造產業。美國福特汽車相繼關閉所有位于北美、英國倫敦、威爾士、印度、南非、泰國、越南等地的工廠。與此同時,歐美汽車工廠也紛紛停產,截至3月22日,14家跨國車企集團已經關停或計劃關停的工廠總數累積達到了100家以上,其中90%在歐洲。
此外,電子制造產業也難以幸免。由于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生產的電子產品零部件超過全球零部件生產總量的2/3,而在這些國家遭受了疫情的瘋狂打擊之后,曾一度造成全球電子制造產業供應鏈斷裂,諸多國際知名企業產品供應嚴重不足。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次疫情對于全球供應鏈來講,無疑是一場百年難遇的滔天洪水。當洪水退去之后,無論是500強企業還是中小制造企業,其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均暴露無遺。
“此次疫情,讓多數制造業企業暴露出了隱藏在日常生產過程中的重大隱患。正常情況下,一直在沿用的自身供應鏈體系的確可以維持企業正常生產,一旦意外來臨,供應鏈就會瞬間斷裂,陷入停產的困境。”準時達CMO毛總在采訪中談道:“疫情發生后,由準時達服務的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也遇到了原材料或零部件不足的問題,但他們卻并沒有因此而停產,這完全得益于準時達擁有遍布全球的供貨體系、精確的數字化預測能力以及強大的本土化運營能力。”
1. 深耕本土化運營,打造強大落地實施能力
據毛總介紹,疫情期間的空運、海運等國際物流運輸相對比較暢通,困難主要表現在當地關務及本土化運輸方面。各國對于進出口貨物的審查報關比以往更加嚴格,流程也更加復雜,如果沒有熟悉流程的當地企業進行協助,辦理貨物流轉的時間將會極大延長,況且有些地區還需要辦理疫情期間專用通行證件才能正常運輸。所以,除了要擁有國際化網絡,還必須輔以本土化運營才能保障供應鏈暢通運行。
在國際化與本土化運營方面深耕多年的準時達,擁有覆蓋全球的供應鏈網絡。隨著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全球供應鏈網絡布局也開始在區域之間不斷調整,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開始把制造業供應鏈基地轉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而準時達多年前就在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開設了分公司,在當地有豐富的本土化運營經驗,足見準時達對全球供應鏈布局的前瞻性。其次,準時達在美國、德國、墨西哥、荷蘭、捷克等國均設有分支機構,基于對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市場的充分了解,在幫助當地企業將工廠轉移至成本更低地區,幫助其優化供應鏈結構上發揮了極大的優勢。
2. 實時監測市場動態,準確預測疫情影響
“此次疫情對于準時達的影響,僅僅體現在運力方面,其他各方面并無明顯影響。現在來看,準時達上半年營收同比還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在采訪中毛總談到。
準時達的供應鏈之所以在疫情中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其關鍵就在于及時預測到了全球爆發疫情后嚴峻的國際供應鏈形勢,并提前做出相應規劃與準備。據毛總介紹,準時達在疫情大規模爆發前,就已經準備了充足的海運、空運與陸運運力,避免了疫情期間無法找到充足運力和高價購買運力的成本高企問題。
其次,準時達通過大數據對制造企業流程中的每一個節點進行建模,模擬突發情況,并由此測算不同狀況對于每一個供應商以及整個生產計劃和交付情況的影響,據此調整生產計劃與原材料、零部件供應計劃,最終通過全球供應鏈網絡完成物流運輸。
3. 強化供應鏈網絡布局,實現全球資源調配
疫情爆發后,全球資源調配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疫情之初,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幾乎處于全面停工狀態,導致全球很多企業生產產品所需零部件與原材料無法得到充足供應,生產線一度中斷。
“我們很多客戶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但通過準時達出色的全球資源調配能力,基本上保障了客戶供應鏈的正常運轉。”毛總在采訪時說到。準時達之所以能將全球資源調配做到極致,還要得益于多年孜孜不倦深耕全球供應鏈布局,通過供應鏈網絡將全球的原材料、零部件、產品、運力、數據匯聚到準時達的平臺上,才能夠做到在短時間內完成資源的尋找與調撥,保障生產線的正常運轉,真正實現了“全球一盤貨”。
一場疫情,為全球制造業企業敲響了警鐘,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與爭議。
有些人認為,“零”庫存是造成供應鏈危機的罪魁禍首,制造企業不應該追求“零”庫存;還有些人認為,未來供應鏈發展不應該追求全球化,而是要逐漸形成區域化。
針對這些問題,毛總則表示:“通過上述方式的確可以擴大風險緩釋區域,但也會給企業增加不少成本。其實我們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科技,科技升級才是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也是推動供應鏈變革的源動力。”
如何用科技手段解決“零”庫存問題,并降低風險?毛總也給出了答案:庫存分為靜態庫存與動態庫存(在途庫存),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零”庫存是不存在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精確管理靜態庫存和動態庫存,盡可能減少靜態庫存,讓庫存占用時間做到最小化,并且確保在無需準備較大庫存的前提下完成生產。而想要做到精確管理,關鍵在于建立完善的數字化管理系統。
準時達作為國際頂尖的供應鏈管理企業,不僅擁有完善的數字化管理系統,而且通過數字化技術將上下游客戶、供應商、承運商、合伙人、加盟商、戰略合作伙伴等核心企業整合到一起,打造出了JusLink智慧供應鏈應用系統。JusLink囊括產品設計、產品訂單、物料采購、物流運輸、倉儲、生產、報稅、報關、分銷、配送等諸多環節,并將各個環節所產生的數據全部打通,通過中心控制塔實現信息集成與數據分析,并與協同方的系統實現無縫對接,提供可視化、可共享、可集成、可監控的綜合信息分析處理,以科技驅動全程供應鏈協同管理,基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自主認知、分析與控制,不斷自動調整和深度學習,優化協同能力。
JusLink智慧供應鏈應用系統可以幫助制造業企業收集市場消費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市場需求,繼而根據需求制定生產計劃與運輸計劃,最大限度減小靜態庫存。如果遇到意外情況,準時達也可以通過市場反應預測突發狀況將會造成的影響,并提前調整生產計劃及原材料、零部件供給與運輸,降低可能產生的風險。
動態化、柔性化庫存管理只是供應鏈發展的縮影,未來的供應鏈一定是集生產制造、物流、分銷、金融等多方合作的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平臺。在毛總看來,此次疫情雖然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但也讓更多國家和企業看到了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樂觀估計可以縮短供應鏈產業5-10年的發展進程。
疫情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終究還是斬在了全球制造企業的生命線上,打亂了企業的生產節奏,打破了全球供應鏈格局,也打碎了企業家們對原有供應鏈生態的傲慢與偏見。一時之間無數企業家開始討論如何恢復供應鏈、恢復生產,如何優化企業供應鏈,控制風險、降低成本,把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視為企業頭等大事。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六穩六保”戰略中已經把“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工作。隨著未來新基建的不斷深化以及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我國供應鏈產業必會迎來一次全新的數字化升級。“可以預見,未來隨著數字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產業加速整合,制造企業會對數字化、透明化、柔性化、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產生龐大的需求。我們希望通過準時達多年的經驗與能力幫助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完成數字化轉型與變革,幫助他們實現降本增效,這也正是準時達存在的價值。”毛總說到。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5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5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1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7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0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0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1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4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2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