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供應鏈與民生工程的企業,職責之一就是要保證物資穩定,因此很難有一個正常的休息日,連春節也不例外,尤其是當疫情成了2020年初的一聲驚雷,率先在中華大地上炸開之時,保證百姓生活必需品供應就成了舉足輕重的事情。
和其他很多冷鏈物流行業一樣,使命感令上海源洪倉儲物流有限公司更是不敢停下腳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們竭力為商超、供應商提供服務,令進出貨物的流程能夠正常運作。
董事長葉順說,拿到上海商務局及福建商務廳頒發的特種函時,他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所屬車輛不再受到道路封鎖的管控,但這不僅僅是綠燈,也是壓在肩頭的重擔——必須在這個時候扛起更多的責任。對洪源所有員工來說,假期、親人團聚都在這個春節成了奢望,留下的是每個人幾近不休的忙碌背影。
在葉順看來,2020年注定是艱難的一年。他18歲從一名普通的冷藏車司機做起,到如今走過了30載的風雨兼程,見證了冷鏈市場一路以來從荒蕪到發展的歷程。供應鏈是實業,只有腳踏實地的做才能有所回報,從來沒有捷徑可言。他說:一輩子做好這一件事,就是我一生的宗旨。
上海源洪倉儲物流有限公司 董事長 葉順
葉順對于“踏實”的定義就是不盲目跟風,認真做好服務。不管市場如何風云變幻,歸根結底還是要有人為服務商的運營保駕護航。
不管何種業態,何種模式,流程上也不外乎分揀包裝配送。只是疫情之下,線上購物擠掉了一部分線下經銷商和批發市場的生存空間,讓他們在特殊時期難以發力。但長遠來看,企業想要持續發展,必須要有通暢的經營模式,穩定的業務來源,有持續造血的能力,如果像某些生鮮電商一樣只看單量,不尋找通路,那它一定走不遠。
疫情的確在一夜之下將生鮮電商推向了風口浪尖,實現了客戶激增,流量與客單量的突飛猛進,似乎瞬間打破了數年都走不通的盈利模式的詛咒。但眼看疫情就要過去,這個逆襲還能持續多久呢?
這些年來,生鮮電商的模式層出不窮,但沒有哪一種特別優秀,因為不盈利的背后還是客單低,利潤,成本高,想要在夾縫中生存,資本成了救命稻草。近幾年,資本也確實紛紛跟進,但數千家企業,能盈利的只有百分之一。正如每日優鮮的王珺曾說過的,“前置倉模式平均履約成本在12-15元之間,按照傳統商超20%的毛利計算,客單低于70元,就等于是在燒錢。”
疫情與資本的助推都只能解一時之困,線上流量再高,客單也還是偏低,生鮮電商的其他硬傷也很過明顯,標準化困難、非剛需高頻、損耗過多、售后困難、自身又不具備流量入口等等。這才導致盡管生鮮電商活躍了那么多年,滲透率到了2019年才僅為6.3%。
比如前置倉的模式越來越主流,但前置倉本身沒有線下流量,難以突破電商的瓶頸。
比如為了吸引流量,有的生鮮電商甚至推出“0元起送、0元配送”的策略,這種燒錢政策之下,需要投入的補貼每年甚至要高達數億,這樣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終究不能長久,資金的壓力也必然日漸膨脹。
疫情結束,也就意味著紅利結束。正如葉順所說,資本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評估,當資本市場趨于冷靜時,行業與企業的問題都會一覽無余,想要度過難關,還是要靠自己,資本有時是把雙刃劍,可以助人,但也能害人。
生鮮電商只是農產品的形態之一,隨著總書記強調的要確保市民“米袋子”、“菜籃子”貨足價穩,確保農民的“錢袋子”富足殷實。這也就意味著農產品的產業鏈要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程標準化、信息化、平臺化的有序運營,農產品市場的維護與完善也依賴于冷鏈物流的全面升級。
在農產品的傳統模式里,全國一二級農產品批發市場有近百個,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超過4600個,經由它們實現的農產品流通交易額約為三萬多億元,2019年1-11月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三千五百六十億元,前者依然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
當疫情切斷農產品線下流通體系時,就會造成銷地菜價高漲,產地滯銷。因為往年采貨商是要到產地去現場看貨采貨的,雖然有農產品運輸的綠色通道,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交易量還是少了很多,因為不能當面驗貨,線上路徑不成熟,產生問題難以解決和溯源。
同時疫情中大量參與農產品運輸、儲藏、配送環節,也體現了冷鏈物流亟待補齊的短板。“有貨無車”或“有車無貨”的問題成了常態,部分資源緊缺,部分資源卻閑置,說明還缺乏全面的整合梳理,在源頭直采、冷鏈物流信息化、配送路線等方面還需要優化。
比如我國的冷庫資源就嚴重不平衡,國內冷庫主要建在沿海地區,中部、西北部等地的冷庫數量極度缺乏,在這些地方,運輸率低、貨架期短、食品安全存在隱患。我國生鮮尤其是果蔬類,損耗嚴重,原因之一就是冷鏈流通率只有19%。
但疫情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突破,比如“共享員工”的創新模式,遵循自愿原則,原企業把員工臨時借給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使員工利用疫情期間人力資源缺乏的情勢,尋找到另一份兼職。這種權宜之計既減輕了企業的用工成本壓力,增加了員工收入,也解了借調企業的困境,是一次共贏的新模式。
Tips
當前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背景下,農產品與冷鏈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也是實現自我升級的一個契機,很有可能會通過眾多企業的不斷探索、嘗試,摸索出另一條更為適合的道路,也提升了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63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6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3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27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4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43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18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