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整獨立的食品冷鏈體系尚未成形。
二、食品冷鏈的市場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
三、食品冷鏈的硬件設施建設不足。
四、食品冷鏈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和整合。
鄭明現代物流、鮮易供應鏈、九曳供應鏈
蜀海供應鏈、泛亞、美菜、信良記
生鮮食材流通的渠道仍然主要是批發市場模式。蔬菜、水果、生禽、水產品等農產品采收后,從分散的農戶收購,經過多級批發市場到達銷地零售農貿市場,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在該模式下,冷鏈物流涉及的環節眾多,產品到達最終消費者的時間比較長。
這種情況下如果冷鏈物流配套不足,則會造成巨大損耗。因此,在生鮮流通的過程中,需要有冷藏車保鮮運輸;在中轉結點,需要不同類型的冷庫保存。冷鏈可謂是生鮮食材流通市場的“血液”,只有冷鏈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大程度減小過程損耗、防止污染、保證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冷鏈主要用作對肉禽、水產、果蔬、加工食品、冷飲、花卉、茶葉、藥品、化工原料等商品的恒溫貯藏。不同的貨物有不同的冷鏈需求,儲藏溫度也不同。
其中醫藥、化工原料等領域對冷鏈的要求最為嚴格,一般有專業的冷鏈服務商。而在初級生鮮農產品領域,目前相對欠發達,這部分的冷鏈需求缺口巨大。
在儲藏溫度方面,一般冷鏈至少有常溫、冷藏、冷凍三溫帶劃分,有的是五溫帶劃分,日本的冷庫劃分則細達到了七溫帶。在生鮮產品里,我們看到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對于適應的冷藏溫度的需求是有差異的,其中水產品對于溫度的要求最為苛刻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內容主要包括農產品的低溫加工、低溫貯存、低溫運輸、配送及低溫銷售四個環節。從保障產品質量和延長保質期的角度分析,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復雜性:生鮮流通過程中質量極易于受到外部溫度和時間的影響,必須按照不同產品特點和具體要求,進行溫度控制,這就大大增加了生鮮冷鏈物流的復雜性
高成本:生鮮流通各環節需要專門的設施和設備,為了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又必須采用先進的信息系統等,冷鏈物流建設資源投入較多
協調性:生鮮農產品的生產比較分散而消費具有一定的集中性,生鮮的時效性強,每一個冷鏈物流環節必須做到無縫對接,因此冷鏈物流各個環節的組織協調性的要求更高
信息化:生鮮農產品物流必須使用現代化的物流信息技術。例如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采用RFID 技術,實時監測產品和儲藏環境的溫
度,確保產品安全。
在流通渠道上,美國農業合作社通過配送中心實現產銷一體化,產地直銷降低物流成本。日本農業協會統一收購化零為整,中央批發市場連接產銷兩端。中國仍是以多層次的產銷批發市場為主,流通效率低下。
在終端銷售渠道上,美日基本上是以超市和商店為主,組織化程度高,中國還是以社區的農貿市場為主,但是正在朝著“農改超”方向進步。
在主要的流通形式上,美國和日本基本實現了全程冷鏈,中國整個的冷鏈流通率較低,大多數都是自然常溫運輸;
當前我國生鮮(果蔬、肉類、水產品)品類的冷鏈流通率,分別為22%、34%、41%,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5%、57%、69%,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差距巨大。
我國生鮮食品在運輸中冷鏈物流的使用率不高,造成食品在流通環節中損耗率太高。在水果蔬菜上的冷鏈運輸率只有35%,導致果蔬在流通中的損耗率遠遠高于肉類和水產品,高達15%。
“斷鏈”是目前冷鏈運輸的一大痛點,如何在保證產品品質和成本之間尋找平衡點也是一大難點。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我國實際的生鮮流通率和運輸率均超過2010年制定的規劃。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生鮮流通效率會逐漸提升,追上發達國家的步伐;
生鮮跨區域的運輸需要較完善的基礎設施。而從冷藏車以及冷庫的角度來看,國內在基礎設施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導致生鮮運輸半徑小,本地化消費占多數。而在需求比較旺盛的區域,存在供給不足的情況。
供需之間的矛盾以及關于促進農副產品流通的相關冷流物流政策促進著國內冷鏈物流市場的快速發展。2017年我國的冷鏈市場規模為2987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4698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25%,冷鏈物流行業正在進入快速上升通道;
冷鏈需求不足是限制目前我國冷鏈發展最主要的原因。人均GDP與人均冷庫容量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二者相關系數達到0.6。當整體經濟水平提高,人們不僅僅只看重低價,而對于生鮮品質、質量、安全等方面更為重視,才會使得供應商更愿意使用冷鏈運輸,才會從根本上拉動整個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同時,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經驗來看,冷鏈物流業的發展與農業現代化進程是一致的。冷鏈物流業是基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品質而興起的,發達的冷鏈物流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特征;
冷庫是冷鏈物流行業中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冷庫是生鮮流通過程中的節點,起到儲藏保鮮作用。近年來,我國冷庫保有量有所提高,但相較于龐大的市場仍有較大空間。
2016年全球冷庫容量報告顯示,我國冷庫總容量高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容量水平遠遠低于其他國家。
具體到各省市,人均冷庫容量也有較大差異。其中上海的人均冷庫容量為
0.321m/人,接近美國的平均水平,這樣的背景環境更有利于生鮮供應商的生存
和發展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冷庫總容量為1.35億m。在我國冷庫總容量中,用于肉禽、水產、果蔬的冷庫容量之和占比38.3%,印證了之前生鮮品類對于冷鏈需求大的觀點。
在各種類型的冷庫中,全國農批市場冷庫總量為4750萬m,前20強約占全國農批冷庫總量的48.8%。而全國農批冷庫總量則占全國冷庫的40%,農批市場冷庫的保有量非常大;
冷藏車是冷鏈物流的流通載體。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2017年全國冷藏車總量預計達到13.4萬量,全年增加1.9萬輛。而在2018年上半年,就增加了1.82萬量。
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以及新零售的出現,改變了生鮮產品的傳統流通模式,訂單碎片化趨勢增強,冷鏈末端配送需求明顯增加,拉動了輕型冷藏車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生鮮產品流通模式變化以及國家對道路運輸超載超限治理力度的加大,對重型冷藏車的增長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冷藏車的車型配比呈“啞鈴型”分布
農業、冷鏈、B端三維度看生鮮供應鏈
(上游農業)技術改造農業主力生鮮發展
(冷鏈物流)生鮮供應鏈:為生鮮流通保駕護航
(商貿銷售)重點服務于農貿市場和小型餐廳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1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3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9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4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7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3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