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提到空運費用的管理是有一種有效的費用管理手段和方式,當時我歸納為加急運費(Premium Freight)的管理。
為什么沒有簡單的把減少空運等同于加急運費管理?因為,第一,加急運費只是一種性質,不局限于固定的運輸模式,只不過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空運模式的加急運費更多而已;第二,空運量和運費的降低是一個供應鏈系統工程,會給供應鏈運營帶來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庫存急劇升高以及交付延遲。
而很遺憾的是,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老板,不尊重空運存在的既定事實,粗暴干涉和指令供應鏈部門/物流部門來快速減少空運,除了造成日常運營的雞飛狗跳之外,實在無益于任何精益管理能力的提升。
此時,作為供應鏈管理者來說,怎樣才能有理有據說服老板停止這種粗暴行為呢?這里我就做一個定性+定量的分析,來幫助大家。
以空運減少而增加海運來說,無論物料是從供應商(EXW條款)流向你所在的企業,還是多級倉庫之間的物料流動:
1,首先帶來運輸時間的增加;
2,運輸時間增加導致計劃補貨提前期時間的增加;
3,進而導致周轉庫存和安全庫存的增加,這就導致平均庫存持有成本總額的上升。
簡單來說,假設我們忽略補貨提前期增加導致的客戶需求變異和補貨不準確,也就是說默認服務水平和交付能力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空運變海運降低了運費,但是增加了庫存和為了持有這些庫存增加付出的成本和花費(這個叫做“庫存持有成本”,包括資金占用費、倉租費、管理費、保險費、呆滯計提等)。
所以空運轉成海運,結果就可能有三種情況:
1,降低的“運費”> 增加的“庫存持有成本”,空運轉海運合算;
2,降低的“運費”< 增加的“庫存持有成本”,空運轉海運不合算;
3,降低的“運費”= 增加的“庫存持有成本”,空運和海運同樣合算,此時建議保持空運。
假設某企業情況如下。
需求方面:
1,某SKU全年需求量是365000件,每件采購價格850元錢,每件重量1公斤;
2,服務水平95%;
3,需求符合標準方差50件/每日的正太分布。
運輸方面:
1,路徑是從深圳倉庫補貨到美國美東倉庫;
2,空運時間12天,海運時間60天;
3,空運費用28元人民幣/公斤,海運費用每公7元人民/公斤。
補貨方面:
1,使用再訂貨點(ROP)模式進行補貨;
2,不考慮經濟訂貨批量(EOQ,因為現實情況下,幾乎沒有企業使用EOQ);
3,安全庫存(SS)的計算公式用最常用的,即補貨提前期(LT)不會變,僅僅需求會變;
4,全年庫存持有成本是35%(包含資金占用費、倉租費、管理費、保險費、呆滯計提);
5,補貨提前期(LT)等于運輸時間;
6,庫存消耗規律如下圖。
基于上述假設,初步計算出:
最高庫存=再訂貨點ROP=平均需求(Average Demand)*補貨提前期(LT);
最低庫存=安全庫存SS=SS=Z*σ*Sqrt (LT);
平均持有庫存=(最高庫存+最低庫存)/2。
因此,基于上述假設的業務模式和參數,針對海運變成空運,我們進行如下表格匯總和比較:
可以看出,在假設參數之下,空運轉海運之后,該企業的成本不降反升!因為庫存上升導致的“庫存持有成本”侵蝕了“運費”的下降。
上述方法看起來復雜,我們可以進一步用一種簡化的思路來比較或找到平衡點,空運轉海運之后,在一年的周期內:
1,運費下降:
(空運單價-海運單價)*單件重量*日需求量*365
2,庫存上升
時間增加導致周轉庫存和安全庫存上升的部分,大約是(海運時間-空運時間)/1.5 *單價*日需求量*35%
二者相等是平衡點:
(空運單價-海運單價) *單件重量*日需求量* 365
=
(海運時間-空運時間)/1.6 *單價*日需求量* 35%
如果運輸單價相差21元,時間相差48天是適用于大多數中國出發歐洲或者美國線路的話,進一步簡化平衡點是:
這個簡化理解基本上與表格里按步驟計算的結果相符(但沒有表格的計算精確)。
分析的結論是,對于大部分中歐或者中美線路;
1,一般情況下,單位重量采購價(單件采購價/單件重量)在700~800區間這個臨界點的時候,空運和海運的總成本相等;單位重量采購價高出臨界點,則空運合算;單位重量采購價低于臨界點,則海運合算。
2,如果海運導致需求端的差異更大(因為時間長,交付穩定性差),以及庫存管理能力不足而放大庫存金額,單位重量采購價的臨界點可以下降到400~500左右,二者總成本相等。
3,對于大型跨國企業,如果可以以量換價,有更低的空運和海運單價,臨界點甚至可以進一步下降到300左右。
對于需要跨國/跨洲運輸及貿易的企業來說,使用何種運輸方式,不是有錢/利潤高就用空運,沒錢/利潤低就用海運那么簡單,還要綜合考慮運費和庫存的關系。
定性角度說,采購價越貴的物品,用空運可能越合算;而采購價越便宜的物品,用海運運輸可能越合算。這不是因為貴的物品,企業利潤高可以覆蓋住空運的運費成本,而是因為綜合庫存角度考慮,空運的總成本更低;反之,對于便宜物品,用海運也是這個道理。
定量角度來說,針對運輸線路的空海運的運費單價和運輸時間差值,計算出單位重量采購單價(單件采購價/單件重量)的臨界點,高于等于臨界點時,請使用空運;低于臨界點時請使用海運。
具體臨界點數值,基于運輸線路、需求穩定性、以及庫存管理能力的高低不同而變化,可以模糊的使用500這個數值來分析對照下自己企業的情況是否合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6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35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1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0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79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9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7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5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