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以武漢為中心向全國蔓延,“武漢加油”成為春節期間的一個熱詞。作為一家總部在武漢的物流科技企業的負責人,作為一名在物流行業奮戰了20年的物流人,我覺得有必要將此次疫情對中國物流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由于疫情還在繼續,對物流的影響還有不確定的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想先從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想法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新冠疫情發生后,大家都拿2003年SARS的影響進行類比,當時物流行業承受了收入降低及成本上升雙重壓力,我們來看下當時的數據與分析: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2003年發布的《SARS 對物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統計,在影響時間方面,有41.2%的企業認為對物流收入的影響會超過3個月,有78.8%的企業認為對物流成本的影響在3個月以下;在影響覆蓋方面,61.8%的物流企業面臨收入下降,70.2%的物流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在影響程度方面,對收入的影響重于對成本的影響,對收入和成本的加權平均影響幅度分別為 20.4%、14.5%,運輸成本上升的比重達到73.6%,明顯高于倉儲成本受影響的比重。
收入減少的原因:從需求端來看,居民支出水平下降和消費結構變化,將使總需求降低;從供給端來看,定期消毒、使用防疫設備等減慢生產節奏,采取隔離、限制人員流動等措施降低了勞動效率。
成本上升的原因:一是SARS 期間病毒感染風險增加,復工人員數量不確定,工作時間與工作效率都有影響,人力成本增加;二是為了切斷 SARS 傳播,各地設立檢查消毒站,降低了物流流通效率,增加了在途時間,推高了運輸成本。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下,對物流營收的影響有多大呢?我們現在還不能明確疫情的走勢,2003年SARS對物流行業的影響要素在本次疫情雖然也存在,但與2003年相比,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到對物流業發展的一些利好要素:
第一、本次疫情的應對力度大。在2003年,SARS疫情從2002年11月廣東發生第一例開始到2003年6月底宣布WHO宣布北京“雙解除”,持續7個月,嚴控時間段在春節后,尤其是在4月與5月。今年的新冠疫情始于2019年12月,1月23日后湖北各地市“封城”、20余個省市延遲一周開工,全國管控一盤棋,多管齊下,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后期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
第二、對物流行業的影響可控。制造業方面,本次疫情主要發生在春節長假期間,在一年四個季度中,一季度產值占比最低。如果疫情可以在近期內得到控制,陸續恢復生產(現在最多的時間是推遲2周復工),第一季度的損失可以彌補,僅對短期生產應對產生影響,只要恢復及時,對制造業影響范圍有限。
零售業方面,社會化總消費已在春節前完成一大部分,疫情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餐飲、娛樂、旅游等體驗類消費。雖然會因為疫情在消費動機、消費類目、消費額度上有影響,但以80后、90后為主的消費主體來看,主要還是表現為消費推遲,疫情及時控制后,被壓抑的消費需求還是會釋放,對社會化總消費影響也不大。與此同時,在本次疫情后,針對體驗類消費的物流場景與業務將會更加豐富與成熟,形成物流行業新的業務比重。
政策應對方面,國家各地在疫情期間支持企業經營政策的及時出臺,為企業的生產恢復與發展提供了政策環境,與此同時,銀行也對一些支持恢復生產秩序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這對整體社會生產秩序的盡早恢復帶來較大幫助。
第三、物流發揮的作用得到廣泛認可。相比2003年,現在中國物流的社會化程度已非常成熟,并已產生了菜鳥、京東物流、順豐、三通一達、蘇寧物流、德邦、日日順等物流實力較強的社會化企業或平臺,在本次疫情中,成熟的物流運作機制在應急物資供給與調配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政府、企業、消費者對物流的信任度進一步增強,這為物流業的深度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F在各個方面都支持物流行業優先復工,突破物流瓶頸,也說明大家已經意識到了物流對社會經濟的支撐作用,給物流行業提供了較好的經營環境。
物流底盤的厚實、物流體系的完善、物流網絡的健全使物流行業在本次疫情中應對風險的能力充分地體現,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所以,在疫情及時控制,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恢復后,物流行業的自救與恢復能力都會比2003年強太多,這也是將本次疫情對物流收入與成本的影響進行有效控制的底氣。
2003年SARS爆發時,我國僅占全球經濟活動的4%,現在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約占18%。目前,中國的制造業體系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也是最完整的,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也促使更多的企業在供應鏈建設方面進行深度思考,思考的范圍由平時的業務支持擴大到全場景下的業務支持,從而推進供應鏈建設成熟度的提升。
第一、供應鏈尋源采購。與2003年相比,我國的交通網絡得到了極大改善,也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時效,供應鏈的供給變得便利,與此同時,交通網絡的管控也較過去有了很大的增強,疫情期間對交通網絡的整體管制,尤其是疫情重災區的嚴格管控,這意味著單方面的供給尋源會讓供應鏈變得有風險,本次疫情過后,相關供應鏈企業的采購策略可能會有調整,在尋源采購管控方面會變得更謹慎,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補充與供應鏈成本機制也會進行重新評估,由戰略性集中供應轉化為集中供應與網絡供應共存。
第二、基于線上線下全生態業務的供應鏈建設。疫情期間,出行受限,沖擊最大的是線下消費領域,這也促使企業在供應鏈建設中將線上線下全生態業務作為發展重點,在本次疫情中,良品鋪子就是利用線上線下的供應鏈網絡,在線下門店業務受影響的情況下,及時將業務重點放到了線上,降低對業務的影響。經過本次疫情,線上線下業務的齊頭發展的業務模式將成為標配,基于線上線下全生態業務的供應鏈建設將成為常態。
第三、供應鏈庫存與網絡。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在于確保供應鏈庫存都在可控范圍之內,所謂的可控即可得可用,供應鏈安全就在于任何時候都做到可控。本次疫情,讓更多的企業了解到供應鏈網絡的避險功能,供應鏈節點建設也將從重點建設轉化為物流網絡布局,利用物流網絡的效應來提供服務與保障供給,降低受災地區物流樞紐或通過其運送的物料或成品的供應短缺概率。在庫存設置方面,也會在考慮供需平衡的前提下,重新設置安全庫存,做到在突發事件時,也能保障供應鏈安全。
第一次重大事件的后續,都會對相應的產業提出升級要求,在本次疫情中,物流行業雖然發揮出了較為及時與穩定的作用,但是效率與質量上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對物流技術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應用場景。
第一、物流的數字化信息平臺。疫情期間,整體供應鏈監控和響應計劃,缺少較低層的透明性,這源于供應鏈的數字化程度并不高,在整個的供應鏈中,數字化平臺的應用還并不普遍,這為在應急物流中的及時響應與調度帶來困難。疫情過后,物流數字化管理平臺將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整個社會都要求通過數字化平臺,來快速了解變化,做到對物流狀態的及時、透明、可控。
物流數字化的信息平臺將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必備內容,基于軟件平臺建設的迭代性特點,整個技術平臺的都會按照應急物流的高要求來設計與部署。
第二、物流的智能化。疫情期間,對于需要員工較少、便于疫情管控的智能化工廠與智能化物流中心成為一大亮點,相反,對勞動力要求較高的產業或企業受到較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基于無人化少人化的物流場景將會有較大的發展,對與此相匹配的智能物流技術的需求也會增多,對智能物流技術的深度應用與可靠性提出要求。與此同時,基于5G的商業應用會加大普及,加速物流的云服務推廣。
第三、物流的柔性?;谝咔閷ξ锪黜憫母咭?,物流設施的共用性與通用性成為關注焦點,這也要求在后來的物流建設中,物流設施具備一定的柔性屬性。物流的柔性體現在戰略級物流中心或節點的多功能性,對多種業務的兼容性,對緊急業務的包容性,其次還體現在增設部署的柔性與便利性,實現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物流產能的補充或擴大,這對規劃、軟件與智能硬件的融合都提出了要求。
由于疫情還在繼續,中國的大多數行業的整體生產周期將由于疫情而整體推遲,很多事情還不能給出確定的意見。但我們都知道越是逆增,越要發展,在疫情期間,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中國也正處于經濟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這也是對我們國家產業發展韌性的考驗。
對于物流行業,疫情期間考驗的是企業資源調度能力,應急組織能力,疫情過后考驗的是企業自救速度,持續運營能力,大家都在同時間賽跑。作為物流從業者,需要我們以更快的速度來恢復運營,保證生產與消費秩序的運轉。
當然,以上分析的前提是疫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也為無數守護公眾健康的逆行者祈福,期待各位天使早日回歸。武漢加油!中國加油?。ㄖ苤緞偅汉逼樟_勞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73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59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51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550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0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356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29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30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32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