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中旬,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參與錄制了一期《風云浙商面對面》電視欄目。那個時候中通還沒有上市,但業務潛力和崛起跡象已經充分顯現,沖勁十足。就是在這期節目中,主持人問到了一個很前瞻的問題:其他的一些民營快遞公司都在買飛機,有人說甚至沒有飛機的快遞,根本就不叫快遞。您是怎么看的?中通有沒有在買飛機這方面做計劃?
賴梅松回答的很干脆,他說中通接下來做全球化的快遞企業,一定是要有飛機。但每家企業也一定有自己的戰規劃:
“中通一定會有飛機,但同時也一定是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情。”
這個“恰當的時候”是什么時候?答案終于在今天揭曉
10月22日上午,從南昌起飛的中通快遞波音737-800型全貨機經過約2小時飛行,平穩降落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胡紅群、賴建昌與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斌等相關領導一同迎接,向全體接機組成員獻花并合影留念。
這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不僅僅是因為它標志著中通快遞在航空貨運業務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正式開啟了中通快遞的“全貨機時代”。
“中通快遞號”
根據官方介紹,該全貨機被命名為“中通快遞號”,具體由中通快遞與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合作,每周六班執飛“天津=南昌”往返航線。
從飛機機身的噴涂的設計也可以看出,合伙方天津貨航的元素與中通快遞元素都有體現,且完美融為一體。給人的整體效果很漂亮,甚至稱得上驚艷。
開啟“全貨機時代”,對中通運力補充和調配等方面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一來可以發揮自身的貨機及腹艙的運力資源,減少中間環節的耗時,使得全流程快件轉運流程更穩定、更高效。
天津至南昌,每周6班往返航線,將大幅提升中通快遞京津冀地區進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轉運時效,為業務高峰期間快件高效運轉提供更充足、配置更合理的航空運力支撐。
一個可對比的數據是:該航線開通前,京津冀地區的貨物通過地面運輸長江中游城市群,最快時也需要10多個小時,開通航線后貨物運輸直飛僅需要2個小時,效率的提升立竿見影。
二來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優化貨物航空運輸,可以更好地拓展地面延伸服務,實現“天地合一”,為中通快遞網絡提供新的業務場景,進一步提升服務時效和客戶體驗。
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中通今年開始試運行的“星聯時效件”,有了全貨機的保障,意味著京津冀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浙江東南沿海地區的快特色農產品、生鮮貨物、高附加值、高時效貨物等都多了一個更具競爭力的選擇。
“恰當的時候”
為了這個“恰當的時候”,從2016年4月至今,中通籌備了三年半,也等待了三年半。
問題來了:這期間,中通都做了什么?
1.業務規模躍居行業第一
就在賴梅松接受《風云浙商面對面》電視欄目采訪的當年,中通快遞2016年10月27日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完成上市。上市后的第一個雙11,業務量即躍居行業第一,并且一直保持到現在。
“業務規模連續四年保持行業第一,中通在市場占有率和商家體系中的地位和優勢已經相對穩固。有了足夠的規模,也意味著中通有足夠的空間和成本優勢去精細化運營產品。產品精細化的第一個方向,就是分層。”
老鬼的朋友安德華說,這是規模效應下的產品需求,也是鞏固和擴大規模效應、進一步拉大與同行差距的必然選擇。陸運方面的時效管理,中通已經做到了行業前列,想要再挖潛,空間和難度都比較大,這個時候選擇航空運力來補充可以說順理成章。
2.服務的穩定性大幅提升
除了業務規模上的領先優勢,另一個驅動中通快遞對產品進行分層的關鍵因素是近年來在服務質量方面的提升。
服務質量的具體體現,主要包括時效的提升和穩定性、有效申訴率的處理以及社會滿意度。這幾個可量化的指標,在國家郵政局每月發布的“快遞紅黑榜”以及每季度和每年發布時限測試與滿意調查報告中都有通報。
根據最近幾年的通報,中通在上述幾個測評維度上的表現可以說很優秀了,時效和滿意度僅次于順豐,領跑通達系陣營;有效申訴率每月表現不一,但排名大多都很靠前,今年的表現更是多次優于順豐。
需要指出的是,包括中通在內的通達百等電商系快遞服務的對象多為商家,B2C為主的操作模式和考核體系下,當時效與體驗等方面的穩定性有了足夠的保障后,也為向中高端電商和服務滲透提供了支撐。
中通今年依托“星聯時效件”做高附加值產品,就是基于這個邏輯。
3.生態圈與業務板塊拓建
中通在業內得到公認的一個特質是穩。“穩”在哪里呢?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體現是對主業的堅守和深耕。
仔細觀察一下不難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中通國際是現在上市的五家快遞巨頭里面起步最晚的;中通電商也是在這幾家都試水之后才上線,小心謹慎經營;中通快運也直到2016年才正式起網…除此之外,其他幾大業務板塊中通云倉、中通金融、星聯航空、中快傳媒等具有戰略意義的業務布局,都是在上市以后的這三年里陸續啟動。
一言以概之,中通目前正在構建的生態體系都是圍繞“快遞主業”來布局;而這個“主業”的重要支撐點就是規模效應與產能擴充“雙劍合璧”之下構建起來的強大的成本護城河。
有了這道護城河,中通的外延才得以持續擴大,而且是穩步前行。中通的生態圈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
這個過程中,又有三個事情決定了中通對全貨機的渴求與日俱增
一是中通國際的發展。
二是星聯航空的成立。
三是與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成立合資公司。
2018年6月11日,在與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成立合資公司時,賴梅松曾說:
“隨著新零售、新商業在中國本土的創新和全球化拓展,中國快遞和物流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中通將在繼續鞏固和發展國內快遞業務領先優勢的同時,積極地布局和開拓國際市場,使國際業務成為中通未來重要的增長點。”
不難看出,成立合資公司既是助力中通國際的戰略舉措,也是中通國際“出海”的重要依托。而作為星聯航空的三大發起股東之一,中通國際董事長同時又是星聯航空的總經理,兩者本就是一個結合體。僅從這層關系我們也可以斷定:借勢跨境電商發力國際業務,必是星聯航空的題中之義。
除此之外,對內向中高端電商客戶群體滲透、助力“優鮮達”等生鮮產品的提速和市場拓展,也都是星聯航空未來要發力的方向。
這些動作和需求疊加在一起,“中通自己的飛機”也就呼之欲出了,而這也是中通開啟“全貨機時代”的題中要義。因為一旦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接下來的發力也就指日可待了。
據了解,此次首航成功的“中通快遞號”會加入到今年雙11的服務保障中,中通在今年雙11期間也將創造和迎來自己的“百億時代”。
問題來了:中通快遞本年度創紀錄的第100億件快遞,會不會搭載在這架全貨機上呢?
我們拭目以待。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49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7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11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46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876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7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