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弗里德曼說過:“新冠疫情將世界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疫情前的世界,一個是疫情后的世界。”將這次的疫情跟1929、1933年的大危機、2008年的金融危機進行比較,雖然說中國率先走出了疫情的陰影,但依然還會受到外部影響的籠罩。
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供應鏈運作的基本哲學。過去30多年,物流與供應鏈運作的主要目標,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有效的服務。通過單一來源采購、零庫存成為主要方法和手段來提高供應鏈效率。貿易摩擦出現之后,供應鏈安全和風險的權重上升;新冠疫情之后,供應鏈韌性建設成為供應鏈運作的重要內涵。這些趨勢的改變,不僅將貫穿“十四五”規劃之中,也將長期存在。
尤西?謝費的新書《The new (AB)NORMAL》中預言新冠疫情帶給了全球供應鏈前所未有的機會,在全球危機中供應鏈仍然在服務人類,也會在世界謀劃新的未來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根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國民經濟研究所新出的中國經濟月報,中國經濟已經實現了反轉。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工業增加值已經經過了非常深的“V”型觸底,迅速地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實現了“深蹲”和“反彈”。
但是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面對歐洲和美國未來的市場依舊疲軟的情況,雖然目前集裝箱一箱難求,海運運費暴漲,但這是疫情的季節性需求跟運力的調整有一個“剪刀差”,所以這都是暫時現象。
三季度,我國經濟延續從新冠疫情影響中恢復的走勢,有些方面已達到或超過疫情前的水平,有些與疫情前水平仍有不少差距。固定投資和出口恢復最快,增速超疫情前的水平;工業產出達到疫情前的水平;消費需求、居民收入和服務業產業增速離疫情前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為支持經濟恢復,貨幣政策保持較強支持力度,社會融資增量規模保持較快增長。價格走勢差異較大,消費價格漲幅加速回落,工業購銷價格水平則由降轉升。
我們應該關注疫情滯后的效應,疫情的影響還遠遠沒有出現。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貿易數字訂單交易量呈現萎縮趨勢,2021年,世界經濟的“深蹲”和“反彈”才會出現。從2020年第一季度到2021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這些主要的制造業行業才會有一些反轉。疫情的滯后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按照供應鏈的基本模型,任何一個環節的斷裂和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會造成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停擺。按照最低的供應鏈管理流程標準的要求,任何一個已知的供應商都該有一個備選供應商。我們的制造業通用領域的巨頭卻遭遇到了沒有備選供應商的現實。
疫情和貿易戰對中國的產業造成了什么樣的、什么程度的影響?科爾尼每年會公布Reshoring Index,叫《回流指數》,從2019年開始曲線出現大幅度的上升,從中國對美的制造業出口來說,2019年中國損失了900億美元。這900億去哪里?310億去了東南亞的低成本的國家,130億去了墨西哥,230億去了歐洲,150億去了其他地方。
疫情的的確確對中國制造業造成了影響,但供應鏈不會完全離開中國,我國現在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這樣一個新發展格局。
從大的趨勢來看,國內大循環所引領的龐大的市場還將繼續給中國作為全球的供應鏈中心提供非常大的支撐。
1.從供應鏈的結構來說,上游的供給端影響是大的。
2.運輸的模式上來說,海運和空運被影響的程度是大的。
3.供應鏈從成本效率維度到風險維度到韌性維度的過程。從成本維度到安全維度,總供應鏈成本不是唯一考量因素,供應鏈安全成為平行于成本的重要因素。從安全維度到供應鏈韌性(Resilience),預警與恢復能力、增強韌性與降低成本、預防風險并舉,韌性是應對斷裂保持贏利的根本。
4.應對供應鏈的斷裂會成為一個新常態。
5.供應鏈安全與風險上升到最高戰略層面。自然風險、規則制度,天災與人禍。企業供應鏈安全、國家供應鏈安全。
6.全球供應鏈縮短。時間縮短:航空貨運作用凸顯;地理空間縮短;從離岸、到近岸到在岸;很難完全割裂。
1.技術應用步伐加快
2.需求預測重要性提高
3.數字化改變供應鏈模型
4.大數據在完整供應鏈上應用
5.認知型供應鏈:智能的,自我改正的。協同性、創造性、一致性、可控性、感知性、降本性、客戶中心性。
6.貨運物流業的“優步化”,自我愈合的網絡。承運人收益:最大化司機在家時間,減少25%空駛,巨大環境貢獻。市場收益:集群化撮合,自我愈合的網絡。
7.智能化技術應用加快
8.5G應用速度加快
9.區塊鏈的發展
(1)區塊鏈溯源的重要性。區塊鏈應用場景現在已經十分豐富,中國跟全球的區塊鏈應用走在同一個水平,甚至中國的應用場景比其他國家更豐富。如果冷鏈環節能夠用區塊鏈進行底層加密,不僅僅可以有效地知道哪個批次的東西出了問題,知道這些批次的貨的具體的流量,因為每個掃描的人都會在區塊鏈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2)區塊鏈在供應鏈上全流程應用。區塊鏈在所有供應鏈流程應用上的速度會加快,它會進入到AR和VR的底層平臺。
(3)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將來看一個視頻的時候,區塊鏈底層技術會讓它自動在網絡上形成計費記錄。所以,區塊鏈作為一個顛覆性的技術,實際是在物聯網的更底層起作用。
10.建立供應鏈風險防范體系
《EPIC供應鏈風險評估報告》顯示,中國在供應鏈的能力上面排名靠前,第13名。供應鏈的風險管理分為四個階段,斷裂前期、斷裂點前期、緩沖期和多米諾期。
緩沖期實際就是用庫存在生產;多米諾就是供應鏈徹底斷裂;供應鏈的韌性指的是抗打擊能力和恢復能力。理想狀況是能夠保持供應鏈的連續,次一級的狀況是要讓供應鏈受斷裂沖擊的影響比較小,恢復的速度比較快。如果沒有之前的這一套安全預警的體系,遇到危機的時候,供應鏈的影響程度一定是深的,恢復的速度一定是慢的。
保持供應鏈的韌性要用好兩個杠桿:一個是預警能力,風險評估的能力和預警的準確性和速度。一個是災后恢復能力和保持供應鏈連續性。
結論:貿易戰和新冠疫情加重了全球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但沒有改變“中國制造”的根本格局。
建議:風險和災害面前,強身健體是根本。建立防范體系;供應鏈彈性、供應鏈韌性、供應鏈移動力(Mobility);加快技術創新:非接觸——自動化,數字化——區塊鏈;把控核心要素,加大制度供給。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99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0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40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520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63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5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9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0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995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