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片免费在线播放_国产黄片在线免费看_日本8X无码毛片_日韩无码一级簧片_中日韩一级免费黄片_www.黄色视频.com_亚洲免费成人电影大全_韩国一级黄片在线免费看_一级免费黄片视频

羅戈網
搜  索
登陸成功

登陸成功

積分  

人生是一場長跑,不要用短跑的姿勢

[羅戈導讀]這個世界上有一些認知通常是反常識的,我把這些反常識的道理總結了10條分享給大家。

“你在哪些問題上和別人的看法截然不同?

這個截然不同的標準是——大多數人認為是X,但真理恰恰是X的反面。”

這是《從0到1》作者、硅谷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彼得*蒂爾常問面試者的問題。

沒錯,我們有時候聽過很多雞湯,但往往正確的結論正好是雞湯的反面。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認知通常是反常識的,我把這些反常識的道理總結了10條分享給大家——

1.10倍目標往往比2倍目標更容易達成

有時候,奔著十倍的目標去工作其實比奔著兩倍的目標去工作反而更簡單更容易。

因為你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樣。

奔著收入翻番的目標,一個人、一個公司往往會繼續加強、優化自己原有的模式。

假如喬布斯用兩倍目標來思考,那么我們在2007年收獲的將是一臺更輕、更好看、能裝更多歌的iPod,而不是一臺iPhone。

假如微信支付團隊用兩倍目標來思考,那么它一定是多加入口、強化安全、廣告營銷這套組合拳,而不是想出搶紅包、推打車支付場景。

假如羅振宇兩倍目標來思考,那么他一定是提升《羅輯思維》節目的精良度,增加播放平臺擴大影響,而不是推出《得到》APP。

人是如何廢掉的?

很多人的人生就被一個簡單的2倍目標廢掉的:用了5年時間,業務更加熟練了,技能更純熟了,收入的確翻了2倍了,但人生的可能性也就沒有了!

想一想,你是在用2倍思維工作還是用10倍思維工作。

2.向上其實更容易而不是更難

我知道,有些人很喪,會認為自己就愿意活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愿意突破,不想奮斗。

還有很多人認為,向上競爭很激烈,很難,佛系更舒服。

然而現實是——底層的模式同樣很難,反而努力向上接觸更優秀、更善于合作的人反而更舒適。

所以會有人說,自從我變得強大了之后,我發現身邊的壞人也變少了。

很多放棄者口頭禪是——我不要做奮斗婊,那些賺錢很多的人太累了,我要舒服地過一生,然而當你層次提高之后,你周邊都是高層次的人時,你會發現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我一個表妹,人很聰明,但學歷只是一個大專,2015年畢業后在珠海進了一個鞋廠做行政,盡管她很拼命,但周圍都是層次不高的很Low的同事,互相之間各種讓人無語的奇葩競爭——小報告、穿小鞋、甩鍋無窮無盡,用她的話就是令人窒息。

于是她決心離開,2017年,她破格面試上了一家新零售創業公司的行政主管,她忽然發現當周圍同事都非常優秀、Nice,善于合作,盡管競爭依然非常激烈,但她享受這種和聰明人的競爭。

是滴,有時候向上不是更難而是更容易,一直甘愿在底層才最難。

這個世界既殘酷又溫柔,在底層,往往只有殘酷。

3.同儕壓力有時候并不會激勵你而是讓你的動作變形

同儕指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輩,而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指的是你身邊同輩人近距離競爭的壓力。

很多人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句話通常沒錯,但有時候過大同儕壓力往往會讓一個人動作變形,失去獨立思考能力,變得短視而盲目。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報道了一些名校學生的對績點過度追求的現象,說的是這些名校生本應該在大學里發揮出創造性的時候,結果開始拼命競爭課程的績點,因為保研要看績點、出國要看績點、一些部門和企業招聘也要看績點。

于是他們對績點的競爭變得近乎瘋狂,這就是同儕壓力的典型案例,在這種高壓下他們沒辦法不拼績點,因為身邊的同學們都在拼,于是多少創造性在這種同儕壓力下被消耗殆盡。

一些留在一線城市的畢業生,剛畢業兩三年發現周圍同學陸續開始買房,而當自己還買不起的時候內心很難保持淡定,而有一部分人在這種強大的同儕壓力下不是選擇精進自己,而是選擇逃離一線城市或者到燕郊、大廠買房,從而在某種意義上鎖定了自己的人生。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我知道至少有一些人是對這個決定后悔滴。

面對強大的同儕壓力,要做到獨立思考的確非常不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人往往都有強大的延遲滿足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會讓一個人后勁十足。

記住,不要讓自己的動作因為同儕壓力而變現。

4.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時間

我曾經研究過很多種時間管理的方法,而實踐之后得出一個樸實的結論——

在時間管理之前我們更應該做精力管理。

這源于一個簡單的道理:時間和時間是不一樣的,或者說精力在時間中的分布是不均勻滴。

你每周六安排兩小時看書,你會發現有時候2小時效果極佳,而有時候2小時還看不完10頁,這就是精力的不均勻。

所以,機械地分配時間是不正確的,而需要靈活地分配你的精力。

那么具體怎么辦呢?

第一,保持并增強你的精力

鍛煉和睡眠如何強調也不過分,精力是需要你的心臟向你的大腦輸送足夠多血氧來維持的,不鍛煉,你的競爭力就會下降,就這么簡單。

人的大腦里有一塊區域叫海馬體,它擔當著幫助記憶以及空間定位等作用,過了30歲以后,每隔一年,海馬體要萎縮0.5%,鍛煉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

第二,在有限的精力中做最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你喜歡的”、“你擅長的”、“社會需要的”

這三個范圍中需要最大的交集,至少要保證滿足其中兩個。

而判斷最重要的事需要看的足夠長遠——

1.這件事能否有積累效應,即乘法效應;

2.這件事在10年后是否依然重要;

3.這件事能否加強我最核心的競爭力。

5.給任務設置短的時間要比給任務設置長的時間更容易完成

時間管理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帕金森定理——“人們總是會自動填滿一個任務設置的總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任務兩天可以完成,如果你給一個人設置為三天,他一定會用三天的時間去完成。

所以,不管任務是給自己的還是給別人的,設置一個剛剛好甚至比剛剛好稍短一點的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年前我曾經對我自己說,要在一年內寫一本書,結果到現在還沒開始動手。

但如果我當初給字設置的目標是——一定要在三個月內寫完一本書的初稿,或許我就已經完成這本書了!

做任何事情都設定一個時間,而不是一個沒有Deadline的計劃。

我曾經就為了讓自己規律地寫作發過一篇下面的朋友圈——

結果,我在那四個月,漲了7萬+粉絲。

《黑鏡》的編劇查理·布洛克說——“不要談什么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后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6.選擇貴的東西而不是便宜的東西

我念書的時候曾經花了不少時間去各種論壇找各種免費的資料,最后一次決定不這樣做是我忽然意識到——這TM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為什么很多富人自己不開車?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更值錢。

很多人會反駁說,我還不是富人,我的時間沒那么值錢。

錯了,正是因為你這樣想,所以你的時間才不值錢。

你的時間不會自動變貴,變貴的前提是你自己認識到自己時間的價值。

記住,到各個購物網站花很多時間比價然后定好鬧鐘搶一張優惠券買個東西并不是你我想要的人生!

所以——

買課程買貴的,定價就出品人對質量的自信,而且,你會遇到高質量的同學;

購物在能承受范圍內買頂配——你拿著低配想著頂配的所白白浪費的巨大注意力就可以省掉了;

招人選貴的,拿1.5倍的人效率往往比兩個1倍工資的人效率高得多。

不要太在意被太貴的東西收智商稅,被不重要的東西分散注意力和時間才是最大的智商稅。

跨界達人許岑說當他決定學習吉他的時候,就買了一把四萬五的吉他,于是他就能每天彈四個小時,他說如果擱在那就感覺錢在嘩啦啦地流走。

你看,有時候貴的東西還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

7.定義我們的是我們創造了什么而不是我們消費了什么

很多人往往會非常在意自己消費了什么,事實上消費了什么并不能定義一個人,因為消費是如此的容易。

真正定義我們的是我們創造了什么。

創造才是真正困難而有趣的!

高曉松說,一個真正的文藝青年不應該僅僅只是消費文藝作品,而是應該有用于創作的筆和琴。

我曾經看到過一段來自“Why the Lucky stiff”的話——

“ When you don't create things, you  become defined by your tastes rather than ability. Your tastes only narrow and exclude people. so create.   ”   

大致翻譯就是:

“當你停止創造,你的能力就不再重要,你所擁有的只剩下你的品味,而品味會綁架你,讓你排斥異己,變得狹隘,所以, 去創造!”

記住,不要僅僅讓品味定義我們自己。

作為一個輸出能量的人,我們應該——

不僅僅看球,也應該踢球;

不僅僅參加聚會,也嘗試組織聚會;

不僅僅刷短視頻,也可以拍短視頻;

不僅僅聽歌,也可以寫歌,至少可以唱歌;

不僅僅消費這個世界,也嘗試創造這個世界。

8.我們應該做更少的事情而不是更多的事情

我們都太忙了,有人甚至以忙為榮,這是不對的。

太多人用忙來替代思考。

王興那句“人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并不是聳人聽聞。

我們做了太多沒用的事,我們太少思考什么對自己是重要的。

真正的智慧是少做事情而不是多做事情,論勤奮,你永遠比不上富士康加班的員工。

彼得·蒂爾作為PayPal CEO有一個“極端聚焦”哲學(Extreme Manager Focus)。

我們經常問這樣的問題:“這周你的五大工作重點是什么?”或者“你上半年三個最大的貢獻是什么?”

但是特立獨行的彼得·蒂爾拒絕這樣思考,在他看來,你一旦開始給事情排優先級,就意味著注意力的分散。

所以,他要求員工一次只能專注一件事,而且他絕對執行——如果任何員工想和他討論自己核心任務以外的事,他都會果斷拒絕。

同時年終總結時,他的員工必須明確寫出他們對公司最有價值的一個貢獻,對,只能寫一個。

彼得·蒂爾解釋說:

“人其實是喜歡逃避挑戰和困難的一種動物。比如,現在你手頭上有兩個任務:一個非常難,沒有明確答案,但是一旦解決對公司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而另一個,答案相對明確,對公司也有些幫助,但好處沒有那么大——這時候,人往往會優先去解決那個有明確答案的問題。一旦解決完了,他會給自己再找一個簡單的問題,最后那個非常難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問題就被擱置了。”

有一本書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并不是一本雞湯,而是一本極具智慧的書,衛夕推薦給大家。

少做事,多賺錢!

9.很多人專注于當下,但其實應該專注于長期

很多人都關于解決當下的問題,進入了應付式的疲于奔命的人生。

但我們的人生是長期的人生,是要活到80歲的人生,是要繼續戰斗幾十年的人生。

現實是,太多人做了短期有收益但長期對人生無益甚至有害的事。

我念研究生的時候,導師教導我們,說你們現在讀書的大好時光不要為了賺錢去做家教或者找一份沒什么技術含量的兼職,你們應該在你們創造力最強的時候致力于你們長期的競爭力,但事實上當時很多同學抵不住一個月賺幾千塊的兼職。

我慶幸我當時選擇在讀研的時候沉下心寫了一本書,這對我后續構建自己的長期競爭力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每個人都要有戰略耐心,增強自己的延遲滿足感。

感受一下巴菲特財富和年齡的關系

亞馬遜的貝佐斯在1997年股東信開篇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一切服務于長期”,23年來,他也的確是這么做的。

玩游戲的即時滿足是很爽,但人生這個游戲往往打完一個個Boss之后要等很長的時間才能升級。

人生是一場長跑,千萬不要用短跑的姿勢和速度。

10、先做頭牌再做媽咪

開公眾號后,每天都有不少人加我,我觀察到不少人流行“整合資源”、“借力打力”、“構建橋梁”、“為大家賦能”.......

說白了就是總想著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把這種人稱之為還沒有做到頭牌就想直接當媽咪的人。

事實上,成為媽咪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先做頭牌。

做頭牌意味著你要沖在一線,意味著你要“聽得見炮聲”,意味著你對業務有最直接的體驗,很多成功的媽咪其實都是先做頭牌的——

羅振宇并沒有一開始就做“得到APP”、而是先把自己的《羅輯思維》做到同類第一才進行轉型,而且今天《羅輯思維》依然以音頻的形式在繼續錄制播出;

Papi醬并沒有一開始就做Papitube培養網紅,而是先讓自己站到了短視頻金字塔的頂端;

李誕沒有一開始就錄《脫口秀大會》,而是先長期給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脫口秀》供稿。

只有做好了頭牌,做媽咪才有底氣。

是滴,沒做過頭牌的媽咪,往往不是好媽咪。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十個反常識個人成長認知,篇幅原因每一個其實都沒有特別展開講。

所以我發起了一個投票,大家可以把自己最想衛夕繼續深入剖析的主題告訴我,后續我抽空專門寫一兩個主題——

免責聲明:羅戈網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圖片、視頻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核實后,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謝謝!
上一篇:致畢業生——細說“物流工程”:薪資怎么樣?路在何方?
下一篇:突發!青島港大港公司發現2例無癥狀感染者
羅戈訂閱
周報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謝您的打賞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

相關文章

2025-01-16
2025-01-16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活動/直播 更多

2.22北京【線下公開課】倉儲精細化管理:從混亂到有序

  • 時間:2025-02-22 ~ 2025-02-23
  • 主辦方:馮銀川
  • 協辦方:羅戈網

¥:2580.0元起

報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業月報-個人版

  • 作者:羅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