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馮勇
來源 | 物流沙龍
本次大會主題是破舊立新,今天我們既不是說要破快遞的局,也不是說我們要顛覆配送模式。其實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把即時配送中的一些比較好的模式、好的技術和快遞中比較好的一些做法融合在一起。
我們比傳統快遞的優勢是什么?我們可以當天接單當天送到,用戶只要在16點前下單,我們就可以在當天21點前送達。
如果將這種服務放在當日達這樣的產品中,其實只有順豐可以提供類似的服務,它大概是上午11點發單,當天能夠到達,我們比他們還快一點。
演講嘉賓:北京快服務科技有限公司CEO 馮勇
(本文根據9月25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舉辦的“濟南第八屆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大會”現場錄音整理)
其實我們做的事情,我們既不是說要破快遞的局,其實我們也不是說我們要顛覆配送什么。其實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把即時配送中的一些比較好的模式、好的技術和快遞中比較好的一些做法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更多是一個融合的問題。
我現在就開始我的分享,分享一下我們這兩年的經驗和摸索。剛才講到,我們提供這樣一個產品,我想先對同城配送做一個分類,第一個我們按距離分類,就是短距離配送和長距離配送,界限大概是3公里,短距離配送其實基本上比較常見,主要就是外賣配送,送周邊3公里左右的,長距離我們基本有傳統快遞,也有由于外賣配送帶動的全城即時送。
整個市場規模是什么樣的?像短距離配送,我大概算了一下,今年整個市場規模是250億到300億,日均訂單差不多現在是1500萬單,平均客單價4到5塊錢,再乘以365天大概是這樣的一個規模。我們預計未來5年,它大概是1000億這樣的規模。
全城長距離的配送,去年郵政的統計大概是700億,今年大概是800到900億,每年增長30%的話,這種長距離全城送,整個市場規模大概是在3000億。
我們再按時效性來分,短距離的基本是外賣配送30到60分鐘送達;剩下就是1到2小時送達的,這種模式就是專人直送、同城快送的模式。再到四到六小時這種半日達的模式,再到次日達的模式。
這個模式其實大家可以看見,它非常類似一個金字塔,塔尖的需求可能是我用一個相對價格比較貴的一小時送達,因為整個模式非常類似于像出租車模式,我叫一個人,這個人我按照出租車價格的1.2到1.5倍付費,大概是這樣,基本上服務于塔尖的用戶。
塔身可以說我希望用一個更便宜的價格當天送到,就像大家知道的像順豐,大概10塊錢到12塊錢當天能送到。
塔底就是傳統的快遞,像通達系去做的,可能是我們次日達能送到,構成整個這樣的市場規模。
在整個市場規模中,我們預計到5年之后,當天的高時效性的比例,要超過慢時效性的。這個比例中,我們認為高時效性中的4到6小時當天送達的比例又會遠高于類似于一小時專送這樣的比例。
這里面大概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大家所了解的,像消費升級,或者電商升級,用戶本來有越來越快的需求。包括電商的分布式存儲,像京津冀在北京有倉儲,長三角在上海或者附近有倉儲,這種就近的區域性倉儲,會讓電商有大量件變成同城件。
這里面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其實在同城高時效性的服務中,其實大家發現主流的快遞公司,它其實是沒有參與的。為什么?
就是我們去看歷史上的變化,在有民營快遞之前主要的服務是郵政,1994年開始了有第一梯隊的民營快遞公司,當時他們搶占市場法寶就是速度,還有它的服務范圍會更廣;
當它走到了2003年的時候,這個時候有電商出現了,這個時候電商訴求是便宜,這種情況下,快遞公司為了滿足電商的需求,它是犧牲了時效性,它會集單,這個單子我現在不能裝滿一輛車,可能集兩天到三天的單子,這樣它很好的滿足了成本問題,但是它無形的把時效性這個速度就喪失了;
一直到2013年O2O出現,O2O一下子把人們對服務推向另外一個極端,它就用高效的速度來滿足一個新的市場需求。從2013年到現在,未來因為O2O已經好幾年了,接下來未來同城配送究竟是快還是慢?還是一個什么樣的形態?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見,像即時配送公司,大家都知道,即時配送這個領域其實是非常燒錢的領域。包括傳統快遞大家知道,它是一個成本很低的,同時有一個很大規模的領域。
我們做得更多的其實是融合,做即時配送的公司,它會不斷去優化自己的效率,提升每個快遞員配送的能效。作為快遞公司,它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速度,它會提出更高時效性的產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兩個領域公司可能會去向中間去融合,這樣會出現一個類似這樣的產品,我們價格不會非常貴,可能跟現在的快遞價格差不多,或者稍微貴一點點,但是它的時效性會非常快,類似這樣一個產品。
在這里,其實配送要做到這一點,對于即時配送這種類型的模式,其實有兩個明顯的挑戰。尤其是對于長距離的即時配送公司來說,第一個挑戰就是專人直送這個模式,它的成本是很高的。為什么?它為了保證時效性實際上是一人送一單,可能是這種全城10公里、20公里的配送,它的效率其實是非常低、成本又很高的。
第二個就是點對點的配送,就A點到B點的配送,這里面大家看見,基本就是人力在參與,沒有像快遞行業,倉儲有智能倉儲,分撥有自動化的環節,這里短到了幾乎沒有自動化的環節。
這里面我們去看,即使我們現在很流行或者很時髦的公司,不管我們叫共享經濟的,還是叫智能調度,甚至它的人效要比快遞人效低很多的。比如即時配送現在一天訂單大概在1500萬單,大概整個參與到即時配送的人員就是配送員大概接近200萬人。快遞一天接近1億單,但是整個快遞員也不到200萬,你可以去對比這里面人效的差別。
這種模式怎么突破?
第一個是無人機,其實這是很好的方案。為什么?因為無人機是點對點的模式,是自動化替代人的。我今天不是來講無人機的,無人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安全性和法規,如果無人機這個模式還不能得以廣泛應用的時候,那怎么解決?這個就是我今天想給大家講的,我們去摸索這兩年中的經驗,想分享給大家,可以分成四塊:
1)我們使用的環形分揀,去取代傳統快遞的集中式分揀,傳統快遞公司是按天為單位進行分揀的,這個時效性已經拉到按天為單位的時效度量單位上。我們的環形分揀基本按小時為單位,基本我們同城所有的快件,大概是在1到2個小時完成分揀。
2)我們的快遞員是一個高頻的攬派的。傳統快遞員基本上大家可以理解為以天為單位來攬派,為什么?快遞員到了站點之后,裝上滿滿一三輪車的快件之后就開始出發干活了,干到晚上的時候才回到站點。你可以想象到他和站點的交互是以天為單位的,他并沒有頻繁去站點取件、送件,或者頻繁在用戶那兒取到件兒后再送到站點。
3)我們站點在使用類似于像無人倉的這種模式去節省人力,去節省整個環節中的人力。
4)我們對配送所有流程全部都是動態調度的,而快遞企業其實它也有很多信息化,它的信息化更多是靜態系統,它做到了包裹到站點的交付、簽收,類似這樣的。站點的包裹到快遞員的簽收再到用戶的簽收,其實是一個靜態系統,它并沒有規劃快遞員應該送哪一單,他的配送路線是什么樣的,以及他應該實時的去接哪一單。
這是它的區別,我們下面再重點來講一下。我們要做到一個高時效性、低成本的同城的配送,其實有兩個核心:
第一個核心,就是中轉的高效。剛才我們講到,我們采用環形的分工模式,最大的要求,或者是我們要去做到的要求就是,我們任何兩個站點之間的包裹的中轉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我舉個例子,可以設想類似于像北京、上海地鐵站,這個地鐵網絡上面任何兩個站點之間的換乘可能不超過兩個小時,或者2.5個小時,只有中轉高效性,才能保證當天4到5小時送達。
還有末端配送的高頻和高效。我們要求我們末端配送員大概在2個小時之內完成末端的投遞,我們的配送員其實他就像是在我的站點范圍之內,去做類似于像快車、外賣這種的實時調度。
這是我們這兩塊的核心。所以我們和傳統快遞相比,他們是按天來分工,一天一配,我們可以做到一天多配,可以做到高頻調度。
還有幾個在于創新模式上面的一些思考,可以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就是在用工模式上面,在我們即時配送領域有很多采用眾包模式。眾包模式的好處它可以彈性用工,可以解決人力成本的問題。但是我們這邊主要使用的是類似于一種全職加兼職的模式,我們更類似于神州專車,我們快遞員一樣會做實時調度,我的快遞員上崗是兩種身份,一種是全職一種是兼職。
這種管理更像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的兼職的管理,我的兼職是有日常管理的,我這一周會給出下一周我哪幾天上班,或者我這個月哪幾天去上班。
這些全職和兼職的人員,我們會有比較嚴格的考核培訓和全方位服務質量標準化的要求。這是我們第一個跟其他平臺的一些不同做法。
第二個,就是在機器自動化的選擇上。一些快遞公司它可能使用的是快遞柜、無人機或者無人車去替代人力成本的問題。
我們認為快遞員其實并不是我們的人力成本中心。為什么?因為在傳統快遞公司,快遞員實際上只做派件,只做派件的話所以它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他需要用機器去替換掉。
而在我們的體系中,我們的快遞員或者配送員實際上是我的銷售點,實際上是我的利潤中心,是我的銷售網絡。我們對于自動化這塊兒,我們更多放在站點上面。
其實站點在傳統快遞中有站長,有倉庫管理員,對整個做的一個倉庫的貨物管理工作。在這個地方,我們是有很成熟的技術,比如像大型倉儲中的自動化,自動的進架和出架,這些東西實際上是可以把站點做自動化的。
我們的路線圖和愿景
我們現在在天津、石家莊、合肥已經實現了剛才講到的全城的四小時送達,大概我們接單時間是下午16點,這是我們第一步。
第二步我們會規劃一個京津冀大同城的當日達。我們覺得未來中國更大是區域經濟,這上面我們看見,中國可能會有五大城市群,這五大城市群會構成中國經濟的主體,同時也會構成今天快遞70%是異地訂單,我們認為未來快遞70%是同城訂單,這個同城訂單就集中在城市群之間的流動。
基本上我分享的差不多了,最后跟大家回顧一下,剛才說了我們在技術上的一些選擇。
第一個,我們覺得在同城快遞這個領域去使用更智能的算法、更智能數據的調度,其實對于效率是有幫助的。而且這件事情的技術可行性是非常高的。我們已經看見了,在類似領域、在出租車中已經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第二個,在智能倉儲和自動化這一塊,我們也看見,在大型倉儲中已經得到了應用,我們覺得在整個快遞網絡的前置的站點一樣可以得到應用。
第三個,無人機和無人車這塊兒它可能有一個中期或者偏遠期的技術,就是可能我們作為一家實際在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公司,這個技術我們覺得在短期之內可能我們還需要去研究,需要去儲備。再遠期可能是整個的干線的無人駕駛,或者城市內干線的無人駕駛。這是我剛才稍微總結一下我們對創新技術的我們自己的人知和我們使用的先后順序。
謝謝大家!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END
物流沙龍文章打卡團回歸,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物流沙龍知識圈界面,還有各種傳送門福利。一起來和小伙伴們漲知識吧。
相關推薦
來源|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877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520 閱讀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1383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1394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182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15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054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073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13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96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