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于4月12日(下稱“滬深北交易所”)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試行)(下稱《指引》),標志著上市公司進入到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新時代。《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實施。
自今年2月8日《指引》征求意見稿發布后,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從征求意見稿到正式文件,修改工作已經完成。
據我們初步統計,全文共計修改371處(以上交所為例),涉及有十個方面。這些修改讓《指引》加強了與國際接軌,更具有中國特色,更好地兼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實際,將會大大增強指引領先性、指導性,也將會使上市公司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更具可靠性和可比性。《指引》廣泛收集和吸收各相關方意見,可謂是中國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第一個集大成規范。
01
報告披露時間要求放緩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征求意見稿要求《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披露時間為“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后與年度報告同時披露”,在《指引》中改為了“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后披露,披露時間應當不早于年度報告”。《指引》放寬了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時間要求,要求在4月30日前披露,但不要求必須和年報同時披露,以緩解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年報與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壓力。
02
細化議題重大影響判斷方法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指引》對財務重要性、影響重要性的概念和披露相關要求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和說明,進一步完善了可持續發展相關影響、重大影響的判定方法等概念釋義。
可持續議題對財務的“重大影響可從影響發生的可能性以及財務影響的程度兩方面來判斷。
披露主體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重大影響可從三方面來判斷,影響的規模(即影響的嚴重程度)、范圍(即影響的廣泛程度)不可補救性(抵消或彌補傷害的程度)。
03
明確了四要素披露框架應用范圍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針對“治理—戰略—影響、風險和機遇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因素披露框架的應用范圍問題,征求意見稿要求主體按此框架分析和披露同時具備財務和影響重要性的議題,而《指引》明確要求主體對于具有財務重要性的議題按此框架進行披露,對于僅具有影響重要性的議題則按照指引相關規定進行披露即可。
與上一版本相比,《指引》呈現出與國際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相關要求更好的一致性。
04
可以整合披露治理相關信息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針對多個議題進行治理相關信息披露會顯得重復而繁瑣的問題,《指引》增加了表述:“披露主體針對可持續發展相關影響、風險和機遇的管理和監督已經建立整體性治理結構和內部制度的,可以對前款規定的內容進行整合披露,無需披露單個議題的相關信息”。
《指引》允許整合披露治理相關信息,體現了較強的實用性,使得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時有更好的操作性。
05
優化社會信息披露議題結構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指引》在“社會信息披露”章節中將原先“鄉村振興與社會貢獻”“創新驅動、供應商與客戶”“員工”的3節調整為4節,分別是“鄉村振興與社會貢獻”“創新驅動與科技倫理”“供應商與客戶”“員工”。
“創新驅動與科技倫理”作為單獨一節提出,增強了創新驅動和科技倫理之間的信息關聯性,體現出指引對于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科技倫理敏感領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將供應商與客戶提取出來單獨成為一節,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加強對于價值鏈上下游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履責實踐方面的信息披露。
06
新增了議題披露要求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指引》新增了關于碳排放權交易情況、污染物排放影響、廢棄物排放目標、水資源回收利用、發展新質生產力、利益相關方溝通、盡職調查、靈活就業、普惠金融等信息的披露要求(詳情可見表1)。
表1 議題披露要求修改情況一覽表
條款
|
議題
|
修改內容
|
第二十四條
|
應對氣候變化
|
新增了要求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主體,披露報告期內是否完成清繳以及是否存在被有關部門要求整改或立案調查的情形。
|
第三十條
|
污染物排放
|
新增了要求披露污染物排放對員工、當地社區居民等群體的影響。
|
第三十一條
|
廢棄物處理
|
新增了要求披露無害廢棄物的處理方法、處置情況。
|
第三十六條
|
水資源利用
|
新增了要求披露水資源回收利用情況。
|
第四十二條
|
創新驅動
|
新增了要求披露科技創新成果及其應用對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作用。
|
第四十五條
|
供應鏈安全
|
擴大了對供應鏈風險、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等信息披露的主體范圍,原本只針對工業企業主體,現在擴大到所有披露主體。
|
第四十七條
|
產品和服務安全與質量
|
增加鼓勵金融、醫療、電力通訊、公用事業等行業的披露主體披露報告期內產品和服務的可獲得性。
|
第四十九條
|
員工
|
新增了要求主體及時支付員工薪酬、繳納員工社保和建立合理有效的員工申訴制度等規定。
|
第五十條
|
員工
|
新增了要求主體披露創造靈活就業崗位、對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等信息,員工議題的信息披露要求增強了對靈活就業群體的關注。
|
第五十二條
|
盡職調查
|
新增了關于開展盡職調查的相關規定,特別提出要求主體披露識別和應對可持續發展相關負面影響或風險的盡職調查情況,注重信息披露的平衡性。
|
第五十三條
|
利益相關方溝通
|
新增了要求主體披露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相關信息。
|
第五十五條
|
反商業賄賂及反貪污
|
新增了要求主體披露關于董事接受反商業賄賂及反貪污培訓、董事和管理層人員發生的商業賄賂及貪污事件等信息。
|
07
新增數據豁免披露情形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指引》給予披露主體在一些特殊情形下一定程度的數據披露謹慎性豁免權益,一方面體現了對目前上市公司在定量數據披露具有較大困難等因素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對這些豁免提出了相關條件,反映出《指引》對可持續信息的定量披露的重視態度,可持續定量信息乃是大勢所趨。
具體而言,《指引》在總則部分新增了關于數據追溯調整豁免情形的說明,即在數據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時,披露主體應當解釋原因,明確要求主體應當增強數據的可靠性與可比性;在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和影響信息的披露要求中,新增了定量信息豁免情形,即“披露主體確不具備披露財務影響定量信息的能力、相關財務影響無法單獨識別,或者因計量的不確定性過大導致該定量信息不具備使用價值的,披露主體應當披露相關財務影響的定性信息,解釋未披露定量信息的原因,并應當在合理范圍內提供有助于投資者了解相關影響的信息和說明,以及相關定量披露的工作計劃、進度和時間表”,為確實無法進行定量信息披露的主體給予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披露豁免,但要求主體披露相關定性信息并充分解釋原因。
08
增加社會責任報告過渡條款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針對之前規定有關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要求的問題,《指引》對相關政策規定做出了明確說明,規定上市公司按照本《指引》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無需再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也就是說上市公司未來的報告方向就是可持續發展報告。
09
增設監管處罰條款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指引》增加了監管處罰條款,明確規定“披露主體若違反本指引,交易所將視情況采取自律監管措施或者予以紀律處分”,增加了指引的權威性和實行效力。
同時,增加了鼓勵上市公司提前適用本《指引》披露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相關條款,并規定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應當與《指引》要求保持一致。也就是2024年度后上市公司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都應遵循《指引》要求。
10
增加議題設置索引表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
《指引》新增了“本指引議題設置索引表”作為附表,其中環境議題共有8個15條,其中應對氣候變化對應8條;社會議題共有9個9條;治理議題共有4個4條。索引表方便披露主體根據自身情況對照執行(見表2)。
表2 本指引議題設置索引表
維度
|
序號
|
議題
|
對應條款
|
一、 環境
|
1
|
應對氣候變化
|
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八條
|
2
|
污染物排放
|
第三十條
|
|
3
|
廢棄物處理
|
第三十一條
|
|
4
|
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
第三十二條
|
|
5
|
環境合規管理
|
第三十三條
|
|
6
|
能源利用
|
第三十五條
|
|
7
|
水資源利用
|
第三十六條
|
|
8
|
循環經濟
|
第三十七條
|
|
二、 社會
|
9
|
鄉村振興
|
第三十九條
|
10
|
社會貢獻
|
第四十條
|
|
11
|
創新驅動
|
第四十二條
|
|
12
|
科技倫理
|
第四十三條
|
|
13
|
供應鏈安全
|
第四十五條
|
|
14
|
平等對待中小企業
|
第四十六條
|
|
15
|
產品和服務安全與質量
|
第四十七條
|
|
16
|
數據安全與客戶隱私保護
|
第四十八條
|
|
17
|
員工
|
第五十條
|
|
三、 可持續發展相關治理
|
18
|
盡職調查
|
第五十二條
|
19
|
利益相關方溝通
|
第五十三條
|
|
20
|
反商業賄賂及反貪污
|
第五十五條
|
|
21
|
反不正當競爭
|
第五十六條
|
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800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443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147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059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991 閱讀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998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003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971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924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92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