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層面的碳核算在行業內稱為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它是指在某個行政區劃內溫室氣體排放的分類計算及匯總,主導機構是行政區域的政府,大到整個國家,小到一個社區。新人入行可以選擇所參與項目的話,選擇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項目對自身能力的提升最有幫助。
國家層面的溫室氣體核算方法主要來自《IPCC 2006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簡稱IPCC 2006),它是最為全面的溫室氣體清單編寫指導工具,適合作為工具書或者日常學習書籍。
省級溫室氣體核算方法主要參考《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廣東省市縣(區)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在《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基礎上,又做了不少細化,特別是數據獲取方面,對于初學者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城市及區縣級的碳核算可以參考WRI編制的《城市溫室氣體清單指南》。它對排放因子進行了統一的整理,并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表單,是不錯的數據收集和計算的輔助工具。
我國目前沒有官方發布市區縣級的溫室氣體清單指南。
對新人來說,IPCC 2006最為友好,但因其內容太多,一口氣全部看完難度太大,且其中很多內容不會在國內的實際業務中用到,建議先看《廣東省市縣(區)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對于其中有疑問的地方,再去翻看IPCC 2006的相應章節。
區域層面碳核算與組織層面碳核算操作流程的主要區別在于,區域層面碳核算不需要去現場識別排放源,而是把所有可能的排放源都列成一個表,相關單位按照這個表的分類填寫相關數據即可。
主要工作內容:
在相關指南既定的排放源分類方式和計算方法基礎上,搜集盡可能符合要求的排放數據和排放因子,大部分排放因子直接采用默認值,重難點在排放數據的獲取和處理上,數據收集的難度直接決定了項目的難度。
操作流程:
召開啟動會議,把農業、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相關部門和統計部門召集到一起,說明我們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數據,哪些數據能提供,哪些數據不能提供,不能提供的討論出替代的方案;
(數據責任部門分工示例)
(一)五大領域數據收集
數據收集過程中,需要收集五大領域的碳排放數據: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及廢棄物處理。
能源活動是絕大部分區域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領域,有相較于其他領域更為細的分類。《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把能源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分為化石燃料燃燒活動、生物質燃燒活動、煤炭開采和礦后逃逸、石油和天然氣系統逃逸和電力調入調出排放五大類,每一類又有進一步的細分。
工業生產過程的碳排放(簡稱“過程排放”)特指工業生產過程中,以非能源獲取為目的的碳排放,如生產水泥、石灰、鋼鐵等產生的碳排放,因為工業領域能源使用的碳排放已經放在前面能源活動中計算過了。
農業領域碳排放計算都不考慮二氧化碳,只考慮甲烷和氧化亞氮。因為所有生物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屬于大自然既有的碳循環,不列入溫室氣體總量計算,而農業領域的動植物栽種和飼養都屬于生物活動。
整個農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主要分為稻田甲烷排放、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及動物糞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
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LUCF)指的是土地的性質變化和林地固碳量變化造成的碳排放。
森林的固碳量如果相比以前是增加的,那么屬于碳匯,算作負排放(碳吸收),如果相比以前是減少的,那么屬于碳源,算作正排放。
在進行計算匯總的時候,要注意LUCF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
LUCF計算主要分為森林和其他木質生物質生物量碳儲量變化和森林轉化溫室氣體排放2種場景的碳排放計算。
廢棄物處理碳排放計算主要考慮廢水處理和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對于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我國最常見的兩種方法是填埋和焚燒。
填埋會產生甲烷,需要計算并報告。
而焚燒處理中,生物質焚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根據碳循環原理不納入計算。但很多可燃燒物的碳元素來自化工產品如塑料、化纖等,稱為礦物碳,礦物碳產品燃燒產生的排放就需要計算。
廢水處理的碳排放只需要考慮厭氧處理過程中的甲烷排放,分為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兩種。
(二)數據收集原則及方式
原則:兼顧效率與質量
數據選擇時優先選擇當地統計部門的數據,其次是各行業部門數據,最后才考慮通過調研的形式獲得數據。
跨界數據的處理方式:
一種是嚴格按照面積、人數比例等進行拆分;另一種是按照數據產生地歸屬原則計算,即凡是在該區域內產生的數據,則此部分排放算作該區域的排放,否則不算作該區域的排放。
抽樣調查:
如果樣本數量大于10個,則可以參考指南中估算石灰產量時推薦的20%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調查。
表格工具:
WRI基于《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編制了城市溫室氣體清單核算表格,該表格內容非常全面,覆蓋了指南中涉及的所有碳排放相關活動數據及排放因子,是編制區域溫室氣體清單非常好的輔助工具。
(三)質量控制
為保證數據的一致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需要對清單編制的數據質量進行控制。《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中詳細列出了質量控制的常規做法,按照方法執行即可。
核心工作主要為:建立完整的數據管理體系,在清單編制過程中定期召開專家研討會或評審會,最后是歸檔和文件控制。
以上質量控制程序可能將持續數十年的時間,如果只是用Excel表格來管理,存在較大風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引入清單編制的信息化系統軟件來管理。
區域溫室氣體清單報告是按照總報告加五大領域單獨成章或者成冊來編寫的,五大領域每章的內容都是完全獨立的,按照排放源界定、計算方法、活動數據、排放因子、排放量計算及不確定性分析的順序進行編寫;
清單報告編制的時候,可以讓不同的人獨立完成一個或幾個領域的清單報告,最后由一個人統合成總報告。
《廣東省市縣(區)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的附錄中列出了區域溫室氣體清單報告的模板,初次編寫可以參考該模板進行編寫。
在編寫報告的過程中,需要對所有排放數據的不確定性做分析,即對于存在不確定性的數據進行羅列,并指出為什么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需要提出降低不確定性的方法。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755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96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639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98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30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77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85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29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