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10月26日,據媒體公開報道,截至10月17日,郵政EMS年業務量突破100億件,較2021年提前62天,寄遞能力再次邁上新臺階。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郵政EMS年業務量突破100億件的第二天,民營快遞“老大哥”申通也官宣了同樣一條消息:10月18日上午9時,申通小哥大劉將今年第100億件快遞按時送到了收件人手中。相較于去年,申通“百億目標”的達成,提前了45天。
無巧不成書。從這個時間點的卡位和競跑,可以看出幾個有意思的信息:一是郵政EMS今年的業務量增速非常可觀,“百億目標”的達成雖然領先申通一天,但在增幅和速度上明顯快于申通(相較去年前者提前62天,后者提前45天);二是郵政EMS的后勁和潛力更具優勢,兩者都趕在雙11業務旺季之前破百億,但郵政EMS的旺季時間顯然要比申通更長(差別主要集中在雙11、雙12之后的“春節保障”),時間跨度越長,意味著增量的空間越大。
不出意外的話,郵政EMS今年的業務體量和規模有望持續領先并超過申通。同時,申通又是今年通達系陣營中業務量增速最快的玩家,與前三甲之間的差距肉眼可見的縮小。這又意味著,郵政EMS進一步趕超通達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大增強。
作為快遞領域的“國家隊”選手,那個在多數人印象里仍顯刻板、傲慢和佛系的“郵老大”正奮起直追,且勢如破竹。
事實上,數據背后反映的不僅僅是業務規模上的突破,更多的是中國郵政體制改革與運營突圍上的成效。
最近幾年,中國郵政一直在主動擁抱變革,由內而外進行革新,特別是2021年至今,變化尤為明顯,比如開奶茶店“郵氧的茶”、提速「次日達」、郵局咖啡、直播帶貨等舉動,屢次登上網絡熱搜。
問題來了:勢如破竹的背后,中國郵政到底做了哪些大刀闊斧式的改革,才讓其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改革逐漸深入下,今年中國郵政在運營與業務上都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績?借勢雙11以及接下來的各個旺季波峰,郵政EMS的業績能否趕超通達?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郵老大”的厚積薄發。
變革源于外部激烈的競爭。中國郵政董事長劉愛力曾談及此話題,面對市場競爭激烈的寄遞業務,劉愛力表示:寄遞業務發展不能只跟自己比,要多與市場比、多與對手比,拿出勢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氣,緊盯競爭對手,市場要一個個搶,客戶要一戶戶爭,不斷做大業務規模。
那么體系龐大的中國郵政是如何打破以往“佛系”作風,變革求新的呢?這件事還要從2018年說起。
中國郵政董事長劉愛力
這一年,中國郵政開始在網絡運營架構上進行大刀闊斧式改革,2019年又對業務開啟全面革新。
2018年,中國郵政成立寄遞事業部,將郵政、郵政速遞(EMS)兩張大網和兩支隊伍合二為一,整合成立寄遞事業部,承擔郵政快遞物流業務經營管理的主體責任。以此為始,整合成立的中國郵政寄遞事業部,逐步向市場化變革,采用與通達系類似的運營方式。
之后,中國郵政寄遞事業部即全面推進寄遞網“五大改革”,點、線、面有機結合,落實寄遞網“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一方面全面實施時限管控“路長制”,分階段推進實施;另一方面,實現寄遞網管控效率、運營效應、資源效能的全面提升,全力支持業務發展。
點:中心局改革、攬投網改革,主要解決節點布局、降本增改、能力配置等問題;
線:陸運網、運輸改革,主要解決網絡布局、線路規劃、運輸組織等問題;
面:兩集中改革,主要解決管控機制、管控體系、管控責任、管控標準等問題。
行至2019年,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郵政開始對業務進行改革。具體到寄遞業務,提出了聚焦“四大業務”,把握好“兩個原則,五個抓手,三步走戰略”的思路。具體來看——
四大業務:標準快遞、電商包裹、國際業務、合同物流;
兩個原則:一是要用客戶視角、競爭視角、行業最佳實踐視角,全要素立標對標達標,從而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二是要按照行業規律、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辦事;
五個抓手:抓時限、成本、服務、市場和IT;
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三年盈利,第二步理清資產,第三步引戰上市。
不管是從網絡架構還是業務層面改革,都不難看出,中國郵政改革的核心是想通過自身機制體制的變革,進一步實現流程優化與資源要素整合。
有中國郵政內部人士表示,這些變革對中國郵政來說是很大的升級。比如,過去EMS和普通包裹兩套班子,存在資源未有效融合、重合浪費的情況,將EMS和普通包裹的業務、機構、資源進行有效融合,發揮合力,有助于提升大郵政在快遞行業的地位。
網絡架構與業務改革初見成效后,中國郵政的下一個目標是“提升市場競爭力”。本質上來說,服務效率的改變才是提升市場競爭力,贏得客戶、實現業務量增長的最有效途徑。
遺憾的是,服務效率不高恰恰又是外界對中國郵政吐槽最多的一個痛點。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相較于民營快遞,中國郵政的配送速度和服務體驗確實優勢不大。
“大提速”迫在眉睫。
2021年6月28日,中國郵政正式啟動“全面提速”,內容涵蓋寄遞全面提速、全網郵路優化、航空高鐵運力支撐和自有干線車輛的規模不斷擴大等,主要覆蓋全國1000多個城市。中國郵政稱,若提速實施成功,全國主要城市可享郵件次日達甚至次晨達的極速體驗,6成以上特快專遞實現次晨達。
從中國郵政公開數據來看,首次大提速效果明顯。截至今年6月,中國郵政已優化現有郵路400余條,覆蓋了2000余個縣域,實現“1000+”城市間寄遞業務提速,全國主要城市可享郵件次日達,甚至次晨達的極速體驗、六成以上特快專遞實現次晨達。
與速度同步提升的,還有市占率。業務量方面,2021年中國郵政寄遞業務量首次邁上百億新臺階,市占率約為10.22%,超過順豐,且與市占率10.23%的申通僅一步之遙。
有了前面的亮眼成績,今年6月8日,中國郵政再次對寄遞業務進行大提速,提速區域涵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重點區域市場和開通的共計1591條直達線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提速”與去年不同,主要是將時限慢于競品、但有一定規模、并對業務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夠量市場”線路作為提速線路,主要體現在分類施策、夠量直達、滾動優化、融合聯動四個方面。
基于此,中國郵政發布了多個實施重要舉措:
首先,精準實施夠量直達提速6大要素。比如,運輸距離決定直達運輸最低車型,短途郵路,以8噸、12噸車型為主;中途郵路,以12噸、20噸車型為主;長途郵路,以30噸車型為主;郵件規格決定直達標準,要因地制宜確定貼合實際的夠量直達標準,避免一刀切。
其次,重點區域市場提速措施。因地制宜,采取“6+2”組合拳實現提速目標達成,并固化為提速模板。
第三,明確靶心,瞄準客戶所愿。要做到知客戶之所需、知客戶之所怨、知客戶之所愿,要知時限、知投訴、知客戶流失、知業務流失、知價格、知行業評價標準,最終實現留客、活客、蓄客、獲客。
其余還有實現路徑、實現目標等。
從落地實施來看,這次6月8日大提速,中國郵政先針對437條線路,開展第一批提速。據預測,提速后186條線路時限標準縮短0.5天,162條線路縮短1天,89條線路縮短1天以上。
另有最新消息稱,提速后,中國郵政全網約6.4萬條郵路時限標準提升,其中1.2萬條特快郵路、3.1萬條快包郵路時限標準加快了1天以上,特快、快包平均時長分別縮短7.6小時,8.9小時。
除了運力上的全面提速,在轉運中心環節,中國郵政也不斷加大處理能力建設,全國254個省際和本地郵件處理中心,基本均已實現“機器換人”的升級,大型雙層分揀機、智能機器人等設備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超過1.2億件。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雙11期間,郵政EMS90個省際中心自動化設備日處理量由1912萬件提升至7263萬件,增效280%。
以新落在的成都天府機場郵件處理中心為例,自動化和智能化指數拉滿,技感十足,上線了雙層分揀機、智能機器人等,郵件日處理能力達168萬袋(件),系統整體效率可達8.4萬袋(件)/小時,年處理能力超6億袋(件)。
為了應對流量高峰期,中國郵政還更新了“智慧大腦”——郵政新一代寄遞平臺。該平臺,日訂單峰值處理能力達到1.6億件。其集中調度人、貨、車、場等資源的能力,讓高峰期有條不紊、不卡殼。
再以快遞玩家必爭之地——義烏為例,變革之下,目前義烏郵政日處理件從以往的100萬件提升至300萬件。義烏郵政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義烏郵政只有一個處理中心,由中心集包,現在延伸出“1+6”,各集包點接下來還要繼續擴張。單個小時處理包裹的能力加強,可以減少快件的堆積、車輛的擁堵,全過程速度就會更快。
“標準件次日達從以往幾乎沒有,到目前比例正大幅提升,長三角、浙江省省內路向的郵件次日達、24小時內基本能夠做到。”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包括長三角、珠三角這些重點的區域有13條專線,13條省份,三個省份開通了直發專線,總共涉及21條郵路。
借勢電商在國內的崛起和飛速發展,以通達系為代表民營快遞經歷了讓全球驚艷的“黃金十年”,并全部登陸資本市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營快遞發展的“黃金十年”,折射在“郵老大”身上,更像是失落的十年,除了特許經營的業務外,存量市場被民營快遞逐漸蠶食,增量市場上又鮮有突出作為。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慶幸的是,類似的局面并非鐵板一塊,亦非一成不變,外部競爭的多重壓力下,“郵老大”也開始尋求突圍之策。尤其新的領導班子履新后,一系列的改變和變革更是從內部全面啟動和激活。
于是我們看到,在苦練內功、外強筋骨多年后,“郵老大”在市場上的身影越來越活躍,競技狀態也越來越強勢。今年以來,通過推進“五客”工作法,中國郵政全網上下緊抓春節旺季、618大促契機,利用大走訪大開發守住客戶存量、擴大客戶增量,推出“冬奧寄”“畢業寄”,同時開發了平安汽融倉配一體、退役軍人優待證、茅臺酒配送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重點項目。
從外打破是破壞,從內打破是新生。驛站老鬼直言,中國郵政的“從內打破”不僅僅是機制變革與硬件提升,反哺到市場端更多的表現是郵政體系內各業務板塊、各板塊資源之間的生態協同。
作為世界郵政排名第一、連續三年入列世界500強TOP100行列的“巨無霸”級企業集團,中國郵政生態體系可用的資源太多了,除了而且無一不擁有著強大的網絡支撐,寄遞網、金融網、村郵網、萬國郵聯網、郵樂網…只要將這些資源盤活,通過協同作戰充分挖潛,“郵老大”必然會爆發出強大的競爭力。
僅就寄遞而言,市場早已有所感知。今年以來,驛站老鬼齋經常有快遞同行爆料“郵政現在搶貨搶的太兇了,不論是價格,還是政策,真的扛不住”。
另一個在客觀上利好中國郵政的因素,是疫情。疫情反復和各地管控升級的種種不確定性下,大多民營快遞在很多區域都不得已限收、限寄,甚至停收、停發。但作為“國家隊”的中國郵政無論如何都不會停網,承擔著保供保暢保民生的重任,最大限度保障網絡正常運行,保障百姓寄遞需求。
換句話說,中國郵政是所有電商平臺和賣家的“兜底伙伴”。眼下,一年一度的雙11大促如火如荼,雖然快遞物流公司早已備足糧草、摩拳擦掌,可由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難免會縮手縮腳。這對“郵老大”而言,無疑是趕超的絕佳機會。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1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37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683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625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037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1070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004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00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31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8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