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的時間進行了半年左右,這是一次挑戰?!背邪l副總裁趙萌向《靈獸》坦言。
今年年初,超市發“臨危受命”接到海中市場的改造工作,半年后,改造后的海中市場11月28日迎來“重生”。
一改零售終端的身份,超市發這一次轉而向平臺“進化”。
將改造后的海中市場定位為超市集,通過引入聯營的生鮮個體戶和餐飲檔口,以來滿足周邊消費者一站式的購物需求。趙萌透露,接下來還增添了增值服務打造社區商業綜合體示范店。
并非單純的身份和模式轉變,超市集的業態對于個體商戶來說,降低個體商戶的準入門檻,提升超市的管控能力。另外,集市業態能夠將最難啃的生鮮供應鏈成本分攤到個體戶中。
而反向來看,個體戶背靠連鎖超市的流量和知名度,得到經營場所的同時還能實現全渠道一體化運作,這不失為傳統菜市場消亡下,個體攤販的好去處。
但市集業態在管控上存在一些挑戰。
在改造中,超市發只有一個決心,即通過滿足消費者體驗的方向改造菜市場,試圖讓海中市場的客流重回巔峰,將海中市場蛻變為海淀最美市集。
值得注意的是,改造菜市場被行業虎視眈眈地盯上,而超市發則率先以顧客體驗為核心,正在掀起連鎖超市與個體商戶標準化管理相結合形式的新高潮。
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路甲2號的海中市場,對于周邊的居民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回憶和依賴。
資料顯示,1993年海中市場開業,2016年關停,而在3年后,迫于消費者施壓,海中市場于2019年11月28日被超市發改造后再次開業。
▲資料圖
通過對周邊的觀察,超市發之所以選在中關村商圈進行市集的嘗試,是超市發將“海淀社區商業e中心”的核心定位向外圍延伸的重要戰略。
因為緊鄰社科院,海中市場的消費者群體多集中在社科院的工作人員,尤其是退休的老科學家較多。而放眼1.5公里外的雙榆樹,是超市發的根據地,也是坪效之王的誕生店,可見,超市發對周邊的居民有著足夠的洞察和了解。
《靈獸》通過探店發現,海中市場是一棟由地下一層和地上四層組成的整棟建筑。翻新后的海中市場每層前場經營區域大約在1200平米左右。
一層采取檔口的經營模式,聚焦于餐飲品類。引入了西四包子鋪、老北京水餃、百年鹵煮等北京傳統小吃,同時引進了怪獸炒飯、五道口棗糕、友鴨、貢茶等獨具特色的網紅品牌。檔口品牌達到近20家,為周邊社區百姓提供便餐,滿足居民即買即食的購物需求。
而在負一層則重點突出市集的概念,整層采用攤位式經營,包括生鮮、水產、副食糧油、米面雜糧、熟食等民生必須商品,滿足周邊社區百姓日常生活的“高頻剛需”。
《靈獸》發現,改造后的海中市場還增加了進口調料、澳洲牛排等高端商品,山東嗆面饅頭、天福號等人氣商品。通過在店內現場制作再進行售賣,而為切合多地顧客的“口味”,除了北京當地的特色產品,海中市場還在生鮮和品牌的選擇上,顧及到南方的居民。
趙萌告訴《靈獸》,超市發在對海中市場改造中,保留了原海中市場的經營方式,加以超市發管理的運營模式,組織差異化專業果蔬生鮮食材。同時透露,接下來超市發將對海中市場其他層完成改造任務。
二層將經營提供免費閱讀空間的超書房、咖啡、茶吧等體驗類項目,同時配備民生服務項目;三層將經營養老服務機構、健身房、瑜伽室、老年大學、教育培訓等適宜社區老、中、小客群的配套服務項目;四層將引進廣泛知名度的中式品牌餐飲項目。
透過超市發改造的海中市場,不難看出其核心定位與超市發各業態極其相似,圍繞社區百姓一日三餐的高頻剛需和便民服務的低頻剛需為基礎,豐富社區商業服務功能,打造一刻鐘商圈范圍內的消費服務全包圍、集成化、保姆式的社區商業綜合體示范店。
相比過去數百家零售終端的超市業態而言,趙萌向《靈獸》坦言,改造菜市場最大的難度在于管控。
改造后的海中市場,采取聯營的租賃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個體攤販的準入門檻,又能提升菜市場的管控力,對比超市發原業態來說,市集業態將生鮮和餐飲的供應鏈等具備運營難度的品類分攤到商販身上,降低人力成本,減少運營難度。
反向對于個體商販而言,經由超市發改造后的海中市場,商販能夠背靠連鎖超市的流量和知名度,為其提供經營場所、運營指導,從而服務好顧客,將其產品、品質和服務進行合規化管理。
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告訴《靈獸》,為了應對管控難度,超市發在內部挑選了“最強”運營團隊,負責此次的改造任務,由業內知名的坪效王、雙榆樹店長王愛平擔任海中市場店長。另外,超市集又將重點放在設置賦能方案上,以保證聯營賣場穩定運營。
《靈獸》在探店中發現,負一層的聯營商家均設有一臺電子顯示屏,將實時菜價信息、商販資質、追溯信息、支付信息等重要信息進行公示,趙萌對此進一步解釋,未來,還將顧客評價反饋至顯示屏中,有效保障商戶的規范化。
超市發對于海中市場的改造運用了ERP系統管理模式,以菜市場的形式、規范統一的管理,整合內外部資源對商戶、商品進行實時有效地管理,包括工作服、化驗室等方面。
另外,為了增強競爭性,超市集根據不同品類需求量分別引進2-3家商戶經營,提升品類豐富度,創造良性競爭環境,定期對商戶進行優勝劣汰。
而在結賬方式上,超市集采取商販自助收銀,消費者通過商販二維碼進行掃碼現場結算,后臺則與超市集統一收銀系統連接,按月向商販進行結算。這樣超市集也能夠針對數據對商販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自古,菜市場作為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其商販與顧客之間的情感是新零售巨頭無法企及的。
針對改造后的菜市場,超市發依舊鼓勵商戶能夠直接面對消費者,通過創立微信群的方式,了解消費者的深層次需求和個性化的關聯。
在傳統菜市場被“變革”下,連鎖超市與個體商戶標準化管理相結合,成為生鮮戰場的又一產物,而此次超市發改造的海中市場,勢必將引發市集業態和菜市場改造的新熱點。
近些年,傳統的農貿市場因攤位環境差、管理不規范、品類不齊全、業務組合落后等痛點,在北京市場呈現出一種“消亡”的態勢。
2010年,北京崇文門菜市場被拆除,2014年之后,北京二環到四環內規模最大的綜合菜市場由于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影響交通等眾多原因被一一拆除,消失在消費者的生活中。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市共疏解清退市場117個,2018年疏解菜市場159個。
但傳統菜市場以最高性價比和最豐富的生鮮品類作為兩大核心優勢,加之濃濃的煙火氣息和人情味,在生鮮行業的地位不可撼動。
也正因此,一些有資本的零售巨頭,紛紛瞄準這個最接地氣的菜市場生意。
盒馬、永輝等零售巨頭以市集和菜市的業態概念入局,想要在連鎖超市的基礎上引入聯營模式,抓取覆蓋面最大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借助低客單價和高流量探索更接地氣的菜場生意。
集市之外,大型的線上平臺也瞄準了傳統菜市場的改造工作,通過幫助菜市場獲取線上流量,讓其線上化,同時把菜市場的庫存外賣化,但這一定位本就與傳統零售大相徑庭,所以本身推動難度也很大。
另外,在這個賽道上,還出現不少以上游集中菜市場資源,下游對接外賣平臺,賺取中間服務費和傭金模式的創業者脫穎而出,陸續敲開了菜市場小販的大門。
但以各種姿態進入到菜市場改造任務中的零售巨頭,目前還未探索出良好的模式,而最終能夠勝出的,唯有“有實力”在人、貨、場三方面扎根菜市場進行改造的玩家。
超市發改造海中市場是以一種合作、改造和賦能的方式,在顧客體驗和商販管控等多方面進行改造,對整個行業起到推動作用。
更重要的是,幫助個體商販“再就業”,也讓玩家能夠減輕在生鮮供應鏈上的壓力,讓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市場趨于更加良性的競爭環境。
最后,談及到對于接下來是否還將有其他農貿市場的改造計劃時,趙萌表示,還是要穩扎穩打,每個商圈都有特性,而超市集最大的價值是做好服務。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46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1578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2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466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937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958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55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868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843 閱讀人民日報“晚安短信計劃”關注電商西進:拼多多新農人傳遞溫暖
877 閱讀